美文网首页
茶通古今(五十八)——异彩纷呈的清朝茶具时代|億仝茶业

茶通古今(五十八)——异彩纷呈的清朝茶具时代|億仝茶业

作者: 茶里小乾坤 | 来源:发表于2018-04-09 16:38 被阅读15次

    如今我们谈起茶具的发展过程,那么就绕不开清代百花齐放的茶具时期。

    清朝,少数民族入主中原,让满汉两个民族的文化产生了激烈的碰撞,相互渗透,

    这一系列的文化交融让清代在茶文化方面更加的艺术化和精巧化。

    在清代时期,随着茶农在茶类上的创新,从而形成基本的六大茶类,

    清人在饮茶的风俗仍然沿用明代人的沸水冲泡法,因此紫砂和瓷器茶具在这时得到了更大的发展,

    清代的茶具无论是种类和形式,基本没有新品出现,

    但是茶具的内涵得到了极大的丰富,其中以“景瓷宜陶”最为出色。

    此外,自清代开始,福州的脱胎漆茶具、四川的竹编茶具、海南的生物茶具也开始出现,

    自成一格,逗人喜爱,终使清代茶具异彩纷呈,形成了这一时期茶具新的重要特色。

    清代的茶盏、茶壶通常多以陶或瓷制作,以康熙乾隆时期最为繁荣,

    清代的茶盏,康熙、雍正、 乾隆时盛行的盖碗,最负盛名。盖碗由盖、碗、托部分组成。

    盖呈碟形,高圈足作提手;碗大口小底,有低圈足;

    托为中心下陷的一个浅盘,其下陷部位正好与碗底相吻。


    清代茶具,风光无限的首推紫砂,

    一贯领先的瓷具也不甘寂寞,制作手法,施釉技术不断翻新,终于形成了陶、瓷争奇斗妍的局面。

    而文人对茶具艺术的加盟,则直接导致了其艺术含量的提高,

    使得这一时期的作品,成了传世精品。

    文人参与紫砂,宜兴人首先不肯放过的,是苏东坡。

    宋代宜兴,已经是一个逾十万户的都市。有一天,苏东坡驾一叶扁舟,悄然驶入太湖。

    “吾来阳羡,船入荆溪,意思豁然,如惬平生之欲。”这位旷世奇才与宜兴有着天然的缘份。

    官可以不做,甚至文章可以不写,而阳羡茶却不能不喝。

    他在蜀山脚下讲学,提倡“饮茶三绝”,即茶须阳羡茶,水要金沙泉;壶须紫砂壶。

    尽管东坡的时代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紫砂壶,但这里的人为了纪念苏东坡,

    遂将此壶命名为“东坡提梁”。

    郑板桥有首诗曰:嘴尖肚大耳偏高,才免饥寒便自豪;量小不堪容大物,两三寸水起波涛。

    板桥大人性情中人,他批阅公文、审理案子的时候,

    那把紫砂壶,就在他案头供着,好端端地替他撑起一股文气。

    中国历史上的文人大概没有不喜欢茶与紫砂壶的。

    成功的文人都在做官,能插上一脚的地方,都能见到文人们忙碌的身影。

    得志与不得志的,皆挤成一团。种田人倒是不言苦,为官人却都说累。

    明代以后,社会风习受新儒学的影响,平淡闲雅、质朴温厚已成为一种时尚。

    文人们的内心到底文弱,受不住镶金错银,更扛不动青铜重器,

    你就是送他一座独善其身的园林,

    再送他一把“无事此静坐,一日如两日”的官帽椅,他也不会闲得住。

    关键是他的心闲不住。手上有了一把暖心贴肺的紫砂壶,

    那浑身上下的敦厚内敛、古雅蕴藉,倒是把文人们心鹜八极的意绪收回来些了。

    以绚烂的生命之“轻”,来拗救严峻的功业之“重”,是当时许多文人的生活写照。

    明代之后,中国文人的日常生活融合了儒、道、释的哲学理念,

    这里面既有儒家的温暖,又有道家的逍遥,同时也有佛家的清空。

    那个时代一方面文人纷纷入仕,意气风发;

    但朱元璋已经开始实行的文化专制主义也让许多文人屡遭迫害,命运坎坷。

    文人的集体失语导致了他们在精神上的集体出走,

    紫砂器的构造拥有自由和灵性,可以暖手温心,可以成全一种委托生命想象的大美,

    于是品呷香茗、把玩砂壶渐渐成为时尚,人生感怀寄寓其中,枕石醉陶已经足够。

    在传媒不发达的明清时代,文人的诗文著作流传非常困难。

    他们发现,平生在笔墨上学得的拳脚,居然可以在一柄小小的紫砂壶上大放异彩。

    宜兴多溪山,一壶盛风流;茶陶欢欣处,恍惚是仙州。

    许多传世的诗文与画卷,就这样不经意地从文人们的胸中流泻出来。

    另一方面,没有名气的紫砂艺匠社会地位极其低下,做壶只为换饭吃,基本上没有尊严可言。

    他们非常需要借助官员与文人的话语权来提高自己作品的知名度。

    这样,文人与艺匠各得其所,体现在一把壶上,早已是血肉交融,哪里还分得出贵贱呢?

    盛行于明代的理学,讲究正心修身、节俭养性。竹风一阵,清茶飘香;

    甚合于他们讲学交游、会党结社的风气。

    当时的江南已逐步成为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的重心地带,山清水秀的宜兴更是人文荟萃之地。

    许多文人志士聚集流连于此,品茗清谈、击节高歌;紫砂壶不用上釉,朴拙自然;合于人的本性。

    天下哪一种陶瓷器皿能与之比肩呢?

    想那才高气傲的徐文长,为了寻觅一把紫砂壶,

    专门从绍兴跑到宜兴,还写下了“青箬旧对题谷雨,紫砂新罐买宜兴”的诗句。

    在中国古代,书法历来是文人的必修课,

    紫砂陶坯对他们来说,是另一种意义上的宣纸,

    半世倜傥、一生风流;性情所至,如高山流水,尽可在此一泻千里。

    壶随字贵,壶因字传,由于古代文人和紫砂艺人的联袂创作,

    使紫砂壶渐渐摆脱了工匠气,从而进入了艺术品的行列。

    文人在其中的主要作用,除了设计壶样,还是撰写砂壶铭。

    那些阅尽沧桑、看透人生的绝句,其实是他们的另一种风骨。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茶通古今(五十八)——异彩纷呈的清朝茶具时代|億仝茶业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iuih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