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记得小时候家庭条件特别差,那个时候表哥上班了,可能挣了我们认为的很多钱。大姑看我们家特别的累,时常要求表哥资助我们一下,给母亲留些钱。30、50或多或少,我不清楚留了多少钱,也不知道留了多少次。这些母亲都记着在心里了,后来等我们长大了,母亲要给大姑一些资助,同时也是还钱的意思吧。年少的我们对这一点接受资助的体验并不深刻,记得有一次,我还跟表哥要过一双凉鞋,我不知道他花了多少钱的,那双凉鞋的确很漂亮。那时我是高高兴兴接受的,现在我知道他的日子特别累。我愿意到大姑家里去,给她多少留些东西,甚至曾经想过,如果大姑一个人的话,可以让她和母亲一起生活。我来承担他们的生活费用。还好,大姑和姑父还好,她的情感可以有所寄托,我呀省了银子。 我每次去大姑家的时候,大姑都会激动的流泪,拍拍她的肩,笑笑,抱抱,说说话。坐不了多久就走了。七十大几的人了都走不远了,哪也去不了,我想这样见她的日子一定越来越少。我最需要帮助的时候,她和小姑一直在支持着我们,无论是时间上,体力上,她们都竭尽全力。当我有了一点能力的时候,我就想,一定要好好待她们。 2.记得在寒冷的冬天,那是父亲刚刚去世的第一年,大约是腊月二十,我们家正要打棒子,大姑和小姑看我们的棒子还没有打完就住下了。还记得父亲去世之前的拿那段日子也是我大姑和小姑和我们住在家里。他们常常陪伴着母亲,陪伴着我。我坦然的接受着他们的帮助和爱。再后来就是母亲生病了,小姑拿着钱去了医院,后来一直隔三差五的往那里跑。要知道那个时候他的家里有个孩子是需要看的,而且他的小儿子是没有结婚的,家里的每一分钱挣的,要掰成两半花。可是对于我,对于母亲,对妹妹没有一点点的心疼。怪不得儿媳妇对她还有一些意见。 3.尽管以前她是这样付出的,可是今天当我有了一点点的余力的时候,我想去看看她。我家肉多了的时候就想着给她送一些去。她家里人口多呀,可以吃得下。可是她还是要把这个人情给还回来,过年之后她依然拿了好多东西到我家来,这让我非常的不安。本想的是回报她,却惹得她花了如此多的钱。如果小姑有钱的话,我会感觉到很幸福,可是她现在的情况却是这样的:小孙女为了省下一个学期的学费,打算要晚上一个学期的时间。在这个时候,我无法给她讲早期教育对一个孩子成长的重要性。但我的心里很疼,既然钱那么的少,为什么我给了你那么一点点的东西,非要还回来呢?这样强的一个自尊心,对自己对别人都是沉重的负担。 她得了乳腺癌还没有一年的时间,不要说术后的营养和恢复问题,仅仅是一些基本的药物,她都停了,其实这一切都是因为没钱。 4.这样的情况让别人怎么想呢?我以为是非常非常错误的一种自尊心。来看你或来帮助你的,都是你的亲人,或者说他们在心理上一定是想着帮你,却没有瞧不起你的意思。在去的时候,一定心里没有想着回报,因为那是亲人,不是礼尚往来的那种远方的朋友。 我开始心里有些打怯,即使自己也没有花费多少心思的东西,即使那些东西在她那里非常有用,我也懒得去送给她,因为害怕给她造成沉重的负担。 其实我还明白,帮着别人已经成了她们的生命中的一种习惯,心理上的一种习惯,当别人帮助她的时候,她会非常的难以接受,总感觉心里亏欠了别人,其实适度的接受别人的帮助也是减轻自己的负担,同时也给别人一个回报的机会,这才能够使情感得以流转。我想说,这是可以接受的情谊,不该有等价交换的负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