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不同学者的观点,并结合我国教育的实际情况,笔者总结了大概念提取的八条路径。其中,前四种是自上而下提取的,这种方式提取的大概念在很大程度上是“现成”的,难点在于教师能否准确理解大概念,并根据学生和教学的实际情况进行细化,包括梳理下位的大概念或小概念,以及找到教学的重难点等。具体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课程标准。课程标准是国家课程的基本纲领性文件,提出了面向全体学生的学习基本要求。因此,原则上所有大概念的提取都要参照课程标准,不仅如此,从课程标准中可以直接提炼出大概念。比如,小学科学课程标准里的“力作用于物体,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和运动状态”就是大概念。
第二,学科核心素养。学科核心素养是指学生通过学科应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与课程标准一样,对教学具有指导性作用。因此,大概念也可以从学科核心素养中提取。比如,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时空观念中“特定的史实是与特定的时间和空间相联系的”是大概念。
第三,专家思维。因为大概念是反映专家思维方式的,因此,专家思维也是大概念的直接来源。比如,“实验是根据研究问题提出假设,利用一定的方法和设备,尽可能排除无关变量,验证假设”是大概念。
第四,概念派生。大概念与大概念之间是相互关联和派生的,因此,也可以通过派生或总结的方式来产生大概念。比如,“语言交流通常是一种有对象的目的性行为”,这一大概念可以派生出“书面语言交流通常是一种有对象的目的性行为”和“口头语言通常是一种有对象的目的性行为”这两个下位大概念。
后四种是自下而上提取的,难点在于是否能沿正确方向上升到大概念的层面,这就要结合生活和教学经验不断追问,综合更多的具体案例和小概念,思考是否有更加上位、能反映专家思维方式的大概念。具体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生活价值。思考学校教学和真实世界的联通点。比如,在学面积和体积的内容时,发现日常生活中人们很少计算面积和体积。比如房子的面积通常是被告知的。而不是自己测量的。而当我们置办家具时,厂商几乎不会标注床的体积,一般会告知顾客这是一米五的床还是一米八的床。因此,这里就涉及建模的大概念“根据具体的问题,抽取关键数学特征进行建模”。
第二,知能目标。知识和技能目标也可以向上提炼为大概念。比如,“明确毫米产生的实际意义,建立1毫米的概念,会用毫米作单位进行测量”的知能目标可以上升为“单位是将整体转化为部分,使之可测量和可比较的统一工具”的大概念。
第三,学习难点。学习难点既包括学校中的难题,也包括未来生活的难点,学习难点往往是学生最难以理解的,也正因为此,剖析学习难点往往就能发现大概念。比如,实用文写作,在真实生活中确实经常用到,而实用文写作最大的难点不在于记住各种格式,而在于能否站在对方的角度进行思考。因此,大概念为“实用文需要服务特定的对象,要考虑内容和情感的合理表述”。
第四,评价标准。评价标准是对学习行为和结果的反思,而这种反思也有利于发现目标出现的偏差,厘清大概念。比如,小学语文的观察单元,教师一般会教“按顺序观察”和“五官并举”等写作策略,可如果问教师“什么是一篇好的观察作文?”,他们马上会意识到学生机械地使用这些策略写出来的文章会很生硬,进而领悟“观察是一种为写作收集素材的方式,而不是写作的直接策略”这一大概念,这解释了为什么要按顺序观察,因为观察要全面,按顺序不会遗漏;为什么要五官并举,因为观察渠道越多样,收集到的素材就越丰富,写作时就越容易选取到合适的素材。
以上揭示了大概念提取的八条路径,需要指出的是,在很多情况下,大概念的提取是几条路径共同作用和验证的结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