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序篇的最后一部分了,很重要的一部分,介绍的是如何拆书。
拆书缘起
江湖上的拆书源自赵周老师的拆书帮,之前也学习过他的RIA拆书法
- Reading阅读图书片段
- Interpretation拆书家引导促进
- Appropriation学习者拆为己用
这里面有个很重要的环节,是拆书家引导促进,因为这是赵周老师适用在企业培训中的,所以拆书家在这里面是核心作用。
秋叶大叔试着把这个方式移植到微信群中进行运营,他遇到了如下的问题
- 微信上拆书家的互动引导,比较困难
- 对微信上的学员要求太高,需要学员专注参与进来
- RIA拆书法可以选取任意一本书的任意片段,缺乏连续性
就我个人实践RIA的情况,就是在拆书的环节,自己做自己的拆书家好难,不知道如何联想,也局限于自己的能力之中。
拆书的改造
秋叶大叔改造了RIA拆书法,适应到微信社群经营中,主要有如下三个方面的改造:
- 选择一本书坚持拆,解决连续性的问题
- 从学员拆书到大叔自己拆解,展示自己的思维模式
- 增加互动,提高与现实结合的趣味性,更适合碎片化阅读
因为我本身并不经营社群,对于怎么在微信上拆书并不是很在意,但是我发现这样的方式,非常适合自己跟自己拆书,然后拆给别人看,也不用在乎别人的情况。当然,这种方式对自己的积累和要求非常高。
比较让我意外的是,什么样的书适合这样的拆解方法呢?不是经典的书籍,不是深奥的书籍,适合这样拆解的书需要是
- 能够引起群体共鸣的,内容有一定连续性的,又容易结合现实的
- 整合型的书籍,内容不够深入,但刚好留下拆解空间
- 书的内容从属于原来的积累,能够快速抓住重点
大叔有一点是非常值得学习的,就是重视要找到能够引起群体共鸣的点,看看读书会选的书就知道了,这些书自带流量,让拆书的工作更具有影响力,拥有更好的反馈。
拆书的输出框架
主要是知识介绍+扩展思考+互动练习三个部分组成,这本书的后面所有的内容,都在演示如何应用这个框架,进行书籍内容的拆解。
知识介绍主要是概括书中的概念、观点和逻辑架构,输出自己的理解、启发。这个也很难的,一般来说一本书有个主线观点,但是会分成几个部分、十多个章节来介绍。大部分时候,提炼中心思想,就是个智力活动,好难的,需要不断的练习。每到这种时候,就感觉自己小学语文没学好唉。
扩展思考,是结合自身情况,列举一些案例,写出书中的观点、模式、方法,写下分析案例的过程。这个更是难上加难,大部分人没有那么多的阅历,跟书中的内容其实很难结合在一起看,这样的时候我觉得这个书就很难内化,就不要写什么拆书笔记了吧。
互动应用,是总计观点,提供应用场景,与读者进行互动。这个秋叶大叔比较谦虚的说自己做的不太好,但是也确实是,互动是一件很难的事情,更高级的互动,可能就是带货了。
拆书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秋叶大叔坚持拆书好多年,他认为拆书是一种脑力训练、是一种干货分享、是一种书稿积累。
于我而言,这本书读到这里,只是个开始,接下来会利用业余时间看完后面对拆书的演练展示,以及应用序篇中的读书方法进行书籍的阅读,下一本应该是《只管去做》。
2019年7月30日
-EOF-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