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的名声一直有些不好,这从字面上就可以看出来。随便挑几个包“游”字组成的词,如游荡、游玩、游手好闲等,让人看着就生气;“戏”字也差不多,戏耍、戏言、戏弄等,也不会使人有多少好感。最近几年无数的学生家长和老师更是对游戏深恶痛绝,他们甚至认为,游戏,特别是网络游戏,对青少年来说简直是万恶之源。
其实如果我们往深处想,游戏并没有那么可怕可恶。游戏中实际上还有一些很可贵的东西。第一,游戏的目的是要争取胜利,这与学习知识的目的在于取得成功是一样的道理;第二,游戏的过程应该是快乐的,没有人会玩让人痛苦的游戏,这与理想的人生过程也没有区别;第三,玩游戏的人只有都遵守同一种游戏规则,游戏才会玩得有意思,从本质上来说,这是一种适应现实的能力和方式。
既然游戏在这样一些重要的方面与学习有相似之处,那为什么有那么多的人反感游戏呢?其最大的原因是,游戏不是一门可以养家糊口的技术。虽然也有玩游戏玩得发了财的,但那毕竟是少数人。绝大多数的父母,都还是指望他们的孩子学点正经的东西并以此为生。
在中学,学生玩游戏已经成了老师们最伤脑筋的一件事。最近碰位中学校长,他用了近半个小时的时间,向我声讨游戏的罪恶。他举例说一个本来成绩很好的学生,因为沉溺于网络游戏,结果好几门功课不及格跟家长和老师的关系也弄得很糟糕。
我听他声讨完毕,问了他一个问题:这个学生为什么喜欢玩游戏?他回答说是为了快乐。我再问,游戏中的什么东西使他快乐?他说,玩赢了得分高使他快乐。我又问,这跟考试考得好、分数高的快乐有什么区别?这个问题校长先生没有立即回答,他脸上的表情变得有些严肃,半晌才摇了摇头说,这个问题从来没想过。
我接着问,除了快乐,还有什么别的原因让学生们喜欢玩游戏?这位校长的悟性很好,顺着刚才激发出来的新思路,他回答说,还有很多,比如,在游戏中可以获得成就感;所有事情都可以自己做主,想怎么样就怎么样;可以找到自己的价值;可以增加自信心等等。最后他说,也许是家长和老师在学习有关的事情上抢夺了孩子的自主性、成就感和自信心,孩子被逼无奈,才希望从游戏中把那些东西找回来。如果孩子能够从学习中获得从游戏中所能获得的一切东西,他们何苦要跟家长和老师对着干呢?
这位校长是对的。如果我们在学习中加入一些游戏精神,比如成就感、快乐和游戏规则,那么纯游戏本身就不会对孩子们有魔法般的吸引力。很多家长和老师过分相信谦虚使人进步的教诲,以为表扬孩子会使孩子因骄傲自满而落后。但心理学的研究证明,表扬才会真正使人进步,不仅如此表扬还能够培养良好的性情和人格。在有过多批评的环境中长大的孩子人格上可能会有明显的缺陷,缺陷之一就是过分自大一这是骨子里的自卑造成的,因为没有人表扬他,所以就会用自大来补偿。
游戏精神的快乐那一部分,对中国的父母和老师尤为重要。因为这正是我们所缺乏的。大家好像都认为,只有表情严肃才是教育孩子和学生的正确态度。而心理学家们则认为,一个人快乐地学习时记住的东西,比不快乐时记住的东西要牢固得多,数量上也要多得多。一个孩子如果学数理化学得跟玩游戏一样快乐,那我敢和你打赌,他肯定会是所有学生中间最好的学生;不仅如此,他还可能是心理最健康的学生。
游戏的规则,在我看来主要应该是针对家长和老师的。在学习上的第一“游戏规则”是:学习是孩子自己的事,应该也必须由孩子自己做主。一个没有受到外界过多控制的孩子,他自然而然会学会自己控制自己,使自己把大多数时间和精力用在学习上;而受到外界过多控制的孩子,则会在学习之外的方面找回自己的自主感。失控地沉溺于游戏,本质上是对外界控制的一种反抗,而且有强烈的病理性味道,这就是我们觉得这样的孩子多半有心理问题的原因。所以不尊重孩子的自主性的代价,不仅仅是失去了一个优秀的孩子,而且还可能会制造一个问题孩子。
后来我还问了前面提到的那个校长一个问题:一个人在同一个时间段里,或者说一个人在他的一生之中,可不可以做好两件或者两件以上的事情?这位校长知道我是指的什么。他回答说,学习也好,成绩也好的学生,那也是有的。我说,当然应该有,我们的孩子都那么聪明,同时做好两件事根本就不是问题;如果他们因为玩游戏而受到家长和老师的严厉指责而他们心里又想去玩,那他们就要在学习和游戏之外多做很多事情一撒谎、吵架、担心被发现、承受惩罚等,这样一来同时做的事情就太多了,难免会手忙脚乱,结果是一件事都做不好,最后弄得自己和周围的人都不愉快
游戏和学习,表面看起来水火不相容的两件事,竟然有那么多的相似之处。更令人惊异的是,让人有好感的学习竟然还可以从臭名昭著的游戏中“学习”到那么多有用的东西。如果一个人的一生都被学习的游戏或者游戏般的学习充满,那他暮年回忆往事的时候,就绝不会认为学生时代的生活是地狱一样的生活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