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培计划接近尾声,前后近二十位,包括名师和教授。
“各人看着自己的灶火门”。二十位前辈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他们从各个角度来阐述自己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的经验,有时候你会发现,有的前辈的观点前后是矛盾的,如罗晓辉最明显,语文是人文,既然是人必然牵涉到情感,“情”这种东西无法衡量,你摸不着,看不到,但是真实存在,罗老师却坚决主张必须理性教语文,一切都要从理性出发,我认为这是矛盾的;有的前辈之间的观点是相互矛盾的,如罗晓晖老师和其他老师的观点,罗晓晖老师认为吟诵课文无助于理解课文,而南风学校的开设的吟诵课,罗晓晖老师不同意知人论世来理解课文,王元中教授认为要知人论世,如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物无非彼,物无非是。自彼则不见,自知则知之”(《庄子·齐物论》)。各位老师阐发的角度不同,可以让我们从各个角度理解语文教学,拓宽对语文认识的广度、深度,刘真福老师从课标编写的角度谈,何伯俊老师从写作者的角度谈,罗晓辉老师从理性科学的方法谈,赵谦翔老师从读写的角度谈,张建文老师从课标谈。“惟同大观,万涂一辙 《赠刘琨》”,尽管角度不同,观点不同,但是殊途同归,最终的目标是一致的,都是“立德树人”。
总之,听了这么多的课,花费了大量的时间,投入了不少的时间,我认为对于语文的教学只需四个字来概括,即“热情之心”。有此心,就如汽车有了发动机,始终有前行的动力;有此心,老师自动地钻研方法;有此心,老师自然地沉浸其中,无关乎名利;有此心,老师自然愿意花时间、花精力。有热心,必然在漫长的教学路上走得更稳、更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