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总觉得女人是特别怕寒的,后来才知道,无论男人还是女人,特别怕寒,手脚冰凉都是身体出现了问题。
以前总觉得肾虚是男人的疾病,后来也知道,在调补肾方面,女人比男人更需要。
以前总觉得肾虚是老年人的疾病,后来也知道了,年轻人肾虚更多,只是觉得年轻,不引起重视。
中医说肾
肾位于腰部,左右各有一个,《素问 脉要精微论》:“腰者,肾之府也”
“肾其华在发”这句话是最被大家熟知了,只要脱发、白发多了都会想着补肾,其实不仅头发和肾息息相关,我们身体的骨骼,骨髓,耳朵二阴 情志 甚至口中的唾沫都和肾有关。
肾对于人体的生长发育和生殖有重要的作用,同时是人体全身阴阳的根本。肾在体合骨,生髓主骨,开窍于耳和二阴,其华在发,在志为恐,在液为唾。
我们常说的肾气,其实和肾精是同一个物质,一般来说肾精是有形的,肾气是无形的。肾气聚合在一起就是肾精,肾精散开了就是肾气,肾精和肾气是不断在相互转化的。相当于水和水蒸气的关系一样。
肾精有两个来源,一个是源于父母的“先天之精”,一个是来源人出生后,从食物中摄入的营养成分和脏腑代谢化生的精微物质,是“后天之精”。
肾精化成肾气,分布到全身,促进人体的生长、发育和生殖,以及调节人体的代谢和生理功能。而这个功能是通过肾阳和肾阴来实现调控的。
肾阳
肾阳是全身之阳,肾阴是全身之阴。肾阳肾阴平衡,身体也就阴阳平衡,若是肾阴肾阳出现了偏盛或偏衰,身体就会出现阴阳失调引起疾病。
肾阳主要能促进身体温煦、兴奋、运动和化气的功能,相当于热能。
要是肾阳不足,则全身新陈代谢降低,产热减少,产生的能量减少,身体功能活动也都会减弱。
表现症状为:面色苍白、畏寒、手脚怕冷、脉无力而迟缓,津液运行慢身体浮肿,精神萎靡、反应迟钝等一般阳虚症状。阳虚也会出现口不干而津液多,小便少。
特别注意的是小便量多,颜色清澈,也是肾阳虚的一个重要表现。而且这个现象发生的概率比肾阳虚引起的浮肿还要多。
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即使没有病,身体的阳气也会不足,而出现尿液增多,尤其是夜尿清长。
同时由于肾藏于腰内,在体合骨,主生殖,所以肾阳虚时,还会出现腰酸、腿软、阴部清冷、生殖功能减退等肾阳虚特有得表现,治疗以补肾温阳为主。
肾阴
肾阴主要是能促进身体的滋润、宁静、成形和制约阳热的功能。
肾阴的作用和肾阳刚好相反,能使产热减少,令身体得以清凉,并且使身体内的各种运动缓慢,令心神趋于平静。
若是肾阴不足,则身体津液分泌减少,出现干燥,失于宁静,则心烦意乱,血行加快。阴的能量不够抗衡阳热,产热就会增加,会出现热象。
表现症状为:潮热、五心烦热、心烦不安、口干咽燥、脉细数、舌干红等一般阴虚内热的症状。
同时还会出现腰酸、腿软、阳事易兴和遗精、早泄等肾阴虚特有的表现。治疗以补肾滋阴为主。
肾虚
由于肾阴和肾阳是身体阴阳的根本,所以肾阴和肾阳的盛衰也会导致其他五脏的阴阳盛衰。
当然任何其他脏腑阴阳的盛衰,日久也会引起肾阴或肾阳的不足,临床上称为“久病及肾”。
所以无论人体任何部位的阴虚或阳虚,日久皆会导致肾阴或肾阳的不足,治疗都可以从补肾的阴阳入手。
肾的生理功能使封藏肾精。除了肾阴肾阳会出现盛衰,肾精肾气也会出现不足,使肾的封藏能力减弱,会引起遗精、早泄、带下清稀而多,遗尿、甚至小便失禁。临床上称为“肾气不固”治疗以补肾固摄为主。
一般来说最容易出现的肾虚主要是三方面,肾气虚,肾阳虚,肾阴虚,临床上更多的是肾阴虚和肾阳虚。
简单区别:肾气虚是容易腰酸,但是手脚不冷。肾阳虚是怕冷、腰酸、小便多,发胖浮肿。肾阴虚是手心脚心发热,容易心烦、口干。
调理
如果是肾气虚,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吃点补肾的食物就会好起来,比如核桃 芝麻 豆类等。
若是肾阳虚,就说明身体有点虚了,但是补补也可以补好,冬天可以吃阿胶 羊肉 牛肉等。
而肾阴虚,就表明身体不仅虚还上火,生活习惯调理,食物也调整,少吃羊肉 牛肉,多吃红枣 核桃 一年四季都可以吃点清补食物,如铁皮石斛麦冬 玉竹等。
当然任何一种肾虚情况严重时,都需要去看医生,在医生辨证的指导下服用药物调整身体,毕竟每个人身体情况不一样,即使同样的肾虚,调理也会不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