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人与国际生的教育资源差异
文/荞颜观色
01 小学抽签录取
新加坡的小学和国内一样,想要进入名牌小学是需要购买学区房的。而且,即使花了上百万在新加坡买了一个学区房,还是要做几十小时的义工,这样才有资格参与入学抽签,就连亿万富豪Jim Rogers也不例外,一个小时的义工也不能少。
这还是几年前的政策,现在只有公民才有入学的绝对优先权;PR虽没有公民的绝对优先权,但相比外国人也是有优先权的。
在小学新生录取阶段,只有公民和PR才有资格进2C阶段,外国家长只能进3C阶段,而大多数名校在2C阶段就已经满额抽签了,更别说3c了。就算有少数名额被保留到了3C阶段,家长还是要在激烈的抽签过程中“胜出”才能拿到名额。
(小学入学流程)所以,一个外国人即使购置了上百万的学区房并且参与了几十小时的义工,也是不能100%保证自己的孩子入学本地的名牌小学。相比之下,一个PR的身份在小学入学时期,可以轻松“碾压”亿万资产。能够进入一个名牌的政府小学,就是踏入新加坡的精英教育的第一步。
02 竞赛名额限制
新加坡多数高中在筛选竞赛选手的时候,不仅仅考验学生的能力,更看重的是他们的身份。即使在学校中,外国学生能力远高于本地学生,大型比赛也不会允许参赛队伍只有外国学生。
代表自己的学校参加顶级的竞赛是可以在自己的履历上添上绚丽的一笔,而身为PR可以很大程度保证自己不会因为身份的问题而被拒绝参赛。
03 学费差价
仅以高中生学费为例,2017年PR与国际生的高中学费差价高达$750/月,而且这个差距在逐年扩大,到2020年,外国学生的公立高中学费将达到$1750/月,相比之下PR学生只有$460/月,两者差了将近$1300,一年的就是15600新币。
04 大学录取分差异
从2016年开始,大学对PR、公民和国际生的录取分差距开始明显拉大。不少原本就在初级中学拿全额奖学金的SM1项目学生竟然没能留在新加坡的任何一所大学,最后被迫去了英美澳。而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新加坡的大学开始收紧了他们的国际生配额。
大学在录取的时候,往往会给国际生设置一定的比例,而现实就是国际生和国际生竞争,本地人和本地人竞争,而预留给本地人的指标比国际生实在是宽裕太多了。当你拼了命为了Alevel考试提高一个等级的时候,别人单单靠着PR的身份就能轻松赢在起跑线。
05 Grants(助学金)/贷款
大学期间,即使同时获得政府提供的Tution grant(助学金),国际生获得的援助也会比PR差很多,最多甚至达到18000新币。而且身为PR,学生可以更低条件申请到5年免息的助学贷款,国际生却要以更高条件申请到最多3年的免息贷款。很多中产家庭则根本无法申请这样的贷款。
06 大学奖学金
新加坡的大学有很多种类的奖学金,但是它们绝大多数都是预留给公民或者PR的。而少数提供给国际学生的奖学金即使在很高的申请要求下也依然有非常激烈的竞争。
07 专业保护
新加坡顶尖的热门专业是几乎不会录取外国人的。医、法、牙科,这三个金领专业几乎不会收外国人;即使偶有国际生录取,条件也极为严苛,甚至不少Alevel拿全A的国际生连一次面试的机会都没有。
08 政策倾向
在新加坡上学,PR和外国人身份的差距并不完全导致花费的差距,而是机会的差距。在新加坡这个淘汰制的教育系统里,早期的机会优势可以在未来无限放大。甚至可以说,一个名牌小学的教育,能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从而轻松攀上名牌中学甚至世界级的高中。
举例来说,新加坡最好的高中——莱佛士书院,每年会对中考(OLevel)学生开放300个名额,而录取非名牌初中的考生数量则是屈指可数。莱佛士书院送进去常青藤的学生数量,甚至要比美国任何一家私立贵族高中都要多,而这也恰恰映射出新加坡精英教育的质量。
参考资料:http://www.nus.edu.sg/oam/financialaid/loans/financial-loans-nus-studyloan.html
https://www.wsj.com/articles/SB108379707388803277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