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吗?果果昨晚说,今天早上肯定起不来。6点半,我把手机打开英语儿歌放到果果枕头边,然后就起床做饭了。
6点50她醒来开始穿衣服,中间叫我帮了一次忙。7点10分已经洗漱好坐下吃早饭。7点35分我们穿好衣服出门。整个早上,我因为不用催促她,也不用特别关注她的行动进程,心里无比轻松,做所有的事情也有条不紊,这种感觉实在太棒了。
至此我这才发现,自己以前那些喋喋不休的催促和莫名的担心她迟到,不仅完全无用,还有一大推的副作用,比如制造紧张氛围,比如让自己心情不爽,比如果果态度恶劣,母女关系紧张。原本可以母慈子孝,却硬生生被我过成鸡飞狗跳。
因为她吃饭用的时间比较多,出门的时间还是晚了一点。本来我想说,今天你又迟到了,想了想,觉得哪里不对,于是换了一个鼓励她的说法,我说你今天不用妈妈叫,自己就起来了,还起的挺早的,妈妈觉得很不容易呢,我本来以为你起不来呢。刚开始自己管理时间,做到这样已经很厉害了,虽然今天还是晚了点,但是没关系,我们慢慢来。
最后到学校还是迟到了几分钟,学校门口已经没有学生了。我跟她说,相信她明天一定可以调整好,来的更早一些,她点头说嗯,然后愉快的走进校门。
既然目标是让她养成自我管理的能力,那刚开始或者一段时间,做的不完美就一定是被接纳的,比如今天的迟到。任何能力的培养和习惯的养成都需要加上时间的维度,也就是笑来老师说的长期的概念。除了耐心,最好再加上无条件的支持和接纳,因为这对刚开始学习某项技能之前有点笨拙的人非常重要,不论成人还是孩子。
晚上放学回来,我和果果一起写了早上和晚上的日常规划表,把要做的事情都列在上面,方便对照,以免落下重要的事情。
按照规划,她回来先休息一会然后写作业。可能觉得计划表太满,她有压力,说从明天开始严格执行。所以今天回来吃了点东西,看我做鲫鱼豆腐汤,吃饭之前写完了语文作业。
开饭前她开心的接到收拾餐桌,摆凳子,端饭的任务,每一项都完成的很漂亮。有人说要用孩子,原理应该是越用她,她越会感觉到自己被需要,自己很重要,就会有很强烈的自我价值感。
饭后果果主动去写数学作业,最后一道题不会,问了爸爸后顺利完成。后面和爸爸一起做泡泡水,和妹妹一起玩过家家。因为她还没太有时间观念,玩起来停不下来,我告诉她,只会在9点之前帮她录制舞蹈作业,于是很快完成舞蹈作业,自己去洗漱,回来躺床上阅读。
果果今晚差不多半自主安排,我只偶尔提醒。我发现她竟然有很多玩的时间,我也有时间看书和做自己的事情。
这会她还在听故事,这个点睡觉已经挺晚了,我只是提醒她,明天可能会起不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