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百花园自由写生活、文字
一生必读的万卷好书087:《中国神话学》10

一生必读的万卷好书087:《中国神话学》10

作者: 北京杜豆豆 | 来源:发表于2019-01-19 08:37 被阅读668次

文/杜豆豆

今天,我们来聊聊一个神秘而特殊的动物——龙。

1

龙,是中华文化里神秘而特殊的至尊象征。

都说龙形多变,龙性莫测。龙有多少种,自古以来,说法不一。

根据古文献记载,有蛟龙、应龙、虬龙、螭龙、佗龙、蟠龙等等。不过,似乎蛟龙一直是龙里面最大的。

蛟龙长什么样?只知道似蛇、与水有关,其他特征,说什么的都有。

被引用的最多是,是《说文》里的描述:“龙,鳞虫之长,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潜渊。”

总结下来,龙为水物,善飞,既主吉,又主凶。

“龙,鳞虫之长,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潜渊。”

古人观念中,无论何种动物,进了龙族就能飞天。在天之龙,以兴云作雨的本事,和地上的人有了联系。

于是,对龙的想象,就逐渐演变到不但能水居、天居,还能活动于陆地,成了潜于深渊、行于陆地、腾于云空的三栖动物。

不过,按《验符》的总结,龙的特征至少还有几种意思:1、龙的出现与季节有关,多在夏季;2、龙并不都是独身而行,有偶居,甚至还携儿带女;3、龙是祥瑞之物,主吉。若是龙亡、龙坠,就是凶兆了。

看来,龙还真是神秘莫测。

那到底它的本相是什么呢?看看学者们的发现吧。

2

龙到底是源于什么动物?

有人说是恐龙,显然是不可能的,因为恐龙距今有6700万年至1亿多万年,而人类的历史最多也就300多万年。

除了我们大都知道的蛇说,鳄说、马说和蜥蜴说也颇有声势。

最早在大陆提出鳄鱼说的,是白族王明达的南蛮鳄鱼说。他在《也谈我国神话中龙形象的产生》的论文中,有四个论点:1、古神话中的龙,形象基调都是鳄。2、鳄和龙一样都是在水里善于施展威力。3、龙崇拜起源于南蛮。4、鳄鱼俗称猪婆龙。

学者王大有《龙凤文化源流》一书中,也有龙属鳄类的探究。他的依据是:1、商周甲骨文和铜器铭文中的象形文字,龙的象形字都是以鳄类为原型的。2、商周艺术品的龙形象,也都是鳄头鳄身。3、古文献中有关龙的记载,也都和鳄相似。4、汉水流域屈家岭文化中有鳄的造型,就是龙。

学者何新,在《诸神的起源》中提出了蛟鳄说。蛟鳄是鳄鱼中体型最大的,古人的文献中对龙头的描述与鳄头十分近似。龙的古音读“庞”,和黄河之神河伯(彭祖)音近,彭神就是龙神。根据大量古书记载,他将蛟龙的特点归纳为6条:水生;四足;尾如蛇;性凶;躯体长而大;旱地产卵。

那么龙凤是怎么回事呢?何新认为,凤其实是帮鳄鱼剔牙齿的燕千鸟。这点比较有意思。

何新《诸神的起源》

较早提出蜥蜴说的是刘城淮。他在《略谈龙的始作者和模特儿》一文中,认为甲骨文龙的繁体字,有的躯干更像蜥蜴。在《中国上古神话》中,他认为,龙起源于华夏族,龙的主要模特儿是蛇,涵盖蜥蜴类,马也占重要位置。

龙为马说,由来已久。《尚书》、《周礼》、《吕氏春秋》、《左传》等都有提及。

当代系统提出马说的是阿尔丁夫的《华夏文化中龙的原型及其由来》一文。他认为:1、龙是神话了的野马。比如《周易》中的“见龙在田”、“龙战于野”;《左传》中龙能捕捉、驯养、驾车,这些都非马莫属。2、中原之马是由北方民族传入的,马在北方民族传统文化中的作用和地位都相当特殊。3、蒙古人、东胡系诸族和匈奴人所崇拜的龙,都是已被神话的野牡马。龙和马在这些北方民族中的读音是相近的,后来传入了华夏族。4、传入中原地区的不是野马,而是已经驯化了的家马。远在殷商时期,马是极其珍贵的。

3

不过,如今最主流的龙原型,是蛇说。

最早的蛇说,还是闻一多提出来的。在《伏羲考》中,他认为龙是一种以蛇为基调的综合图腾。

闻一多《伏羲考》

有学者通过分析西汉马王堆帛画发现了认蛇和龙在演变中的关系;有的论文认为,龙虽然在不断变化,但基调依然是蛇。比如,红山文化的玉龙就是蛇身猪首,蟠龙是蛇身鳄首。

原始人为什么会崇拜蛇呢?

因为,蛇(龙)是力量与生命的象征,老蛇经过蜕皮,就能死而复生。所以,上古神话中有生命力的大神,都有蛇身或龙身。比如,共工之臣相柳氏,就是九头蛇身人面。

人类学家林惠祥曾说,台湾高山族对响尾蛇科特别崇拜,认为祖先死后将为灵蛇,所以不能杀害。而对蛇的崇拜,又象征着对女性的生殖崇拜。

龙的出现,是男性的象征。蛇、龙分开,也正是在这一时期。

那么,该如何理解龙的多元化呢?

龙非自然生物,而是观念的物态化。虽然对龙的崇拜,几千年来根深蒂固。但是,龙打一出现,就已经是社会政治的产物,是随着人们思维改变而演变的动物。

王昌正在《龙之研究》一文中,将封建社会龙的演变分成了两大阶段:先秦至汉魏是龙产生并向天子专用转变的过渡期,唐至明清就变成天子专用阶段了。

王大有的《龙凤文化源流》一书,对龙的三期演变主要指的是龙形态的改变。一期是上古到秦汉,称为夔(读“葵”)龙期,龙形方硬粗犷。二期是秦汉到隋唐,是应龙期,龙生翅。三期是黄龙期,从唐宋到明清,造型开始规范化。

王大有《龙凤文化源流》

何新在《龙——神话与真相》中,谈了龙的四期演变,则重在对龙艺术形象的考察。

那么,是什么原因独独让蛇有资格成为龙的基调了呢?

那是因为,蛇崇拜具有广泛性,是被多民族视为神物的崇拜物,是原始民族多元文化相结合的体现。

这个源头要从禹和夏代说起。

禹是历史人物的神话化,他的真实性可以从四点得到证明:1、治水的功劳,上古就有铜器铭文记载,周以后进入文字记载。2、禹的时代,有东夷之益帮他治水,益发明了凿井技术,有铜器铸造。3、禹曾征服三苗,入主中原,成为当时最强大的部落首领。4、禹有大量牲口和奴隶,建立了都城。正是这样的家底,才让启有了废除禅让,确立父子世袭制的胆量。

关于大禹的神话,就有大禹的母亲无夫而孕,是蛇氏族一说。

禹入主中原后,龙才初步形成,取代了蛇的地位,并成为夏王朝的旗帜。

炎黄夷三族融合,形成了华夏族,东夷是鸟类崇拜,因此后来龙也吸收了鸟类的特征。

三苗被禹征服后,留下来的也融入了华夏族,南蛮本就认为自己是蛇种,三苗做为其中一族自然也就乐于接受了。

北方民族,比如匈奴人,则是以马为主体龙的,于是,龙也就有了马的特点。如此,龙就变成了多元文化的结晶。

我最喜欢的龙票设计

好了,关于龙的谜题,就探究到这里了。

明天,我们继续聊聊凤的渊源。敬请期待。

(未完待续)

原创不易,转载请注明出处。

如果您觉的文章有用,别忘了在文末点赞哦。

作者简介:

杜豆豆,IT从业20余年,爱好广泛,本科时修英语、计算机,研究生修美学、心理学。早年创过业,后就职多家全球知名IT外企,现工作于某研究院。性格淡泊宁静,书痴一枚,闲时码码字。兼任多家平台签约作者。愿倾尽一生之力,读经典好书,写有厚度的文字,过有深度的人生。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一生必读的万卷好书087:《中国神话学》10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jowd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