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天下第五行书《韭花帖》放大版赏析

天下第五行书《韭花帖》放大版赏析

作者: 墨客书法赏析 | 来源:发表于2018-05-14 18:19 被阅读0次

杨凝式(873-954年),字景度,号虚白,陕西华阴人。唐末为秘书郎,五代时官至太子少师,也称“杨太师”。他曾佯疯自晦,所以“杨疯子”便成了他的雅号。他能吟诗,多杂谐,尤善于书札。

此帖的字体介于行书和楷书之间,布白舒朗,清秀洒脱,深得王羲之《兰亭集叙》的笔意。《韭花帖》,被称天下第五行书。尽管《韭花帖》无论在用笔还是在章法上都与《兰亭序》迥然有别,但其神韵却与之有异曲同工之妙。

黄庭坚赋诗盛赞其说:“世人尽学兰亭面,欲换凡骨无金丹。谁知洛阳杨风子,下笔便到乌丝阑。”董其昌曾说:“少师韭花帖,略带行体,萧散有致,比少师他书欹侧取态者有殊,然欹侧取态,故是少师佳处。”

墨迹麻纸本,高26厘米,宽28厘米,杨凝式代表作

下面,我们将《韭花帖》裁剪放大欣赏,让大家彻底感悟翰墨风流:

作为行楷佳作,杨凝式没有刻意追求整齐的布局,也不去采用浪潮似的行气之法,而是如下棋似的、闲庭信步式的情景。建议大家逐字观看,体会杨凝式书写时的心情:

俊逸小字,走走停停,有意无意,如游走湖边,或捡石,或踢腿,或清歌,或小跑,前行而边赏景,非常自得。

上面这是第三行了,特别要留意字间趣意,这时,杨凝式已完全得心应手,三步一停,五步一望,顾盼有姿,又不失行气,非常有妙趣。

单字的《韭花帖》,字势形态一目了然,字字俊逸,如明星散落天空,似山间小花,点缀有序。

这里和大家说说书坛背景,唐代以来的书法非常讲究力与气的有机融合,有令人望而生畏的板滞之作,也有很多神至气足的传世书法佳作,不容置疑《韭花帖》便是无可挑剔的气韵十足之佳作。尤其通过小字的节奏,便能充分领悟。我们继续观赏:

看到字间,含蓄生动的揖让与顾盼,又做到了气脉贯通。平中寓奇,令人叫绝之处。它把紧密与散落这一对矛盾统一于一体,却没有丝毫的牵强,自然天成般得盎然奇趣。

单字看不难看到,有茂密而至不透风的字,也有疏朗可使走马的字。这些疏密的极致交错与变化,和整体章法的生动变化相得益彰,使得通篇作品变化无穷、趣意横生。

《韭花帖》宽疏、散朗的布白该是其最先夺人眼目的特征,而一些茂密紧凑的单字则汇成了如棋子般点缀全局的效果。字与字之间,行与行之间,留有大片的空白,这在行书作品中,可谓奇特之极。

相关文章

  • 天下第五行书《韭花帖》放大版赏析

    杨凝式(873-954年),字景度,号虚白,陕西华阴人。唐末为秘书郎,五代时官至太子少师,也称“杨太师”。他曾佯疯...

  • 行书《韭花帖》

    2021年9月24日,开始了第五行书杨凝式《韭花帖》的学习。这次换了一种风格。 为了写好,...

  • 节临杨凝式《韭花帖》

    《韭花帖》为杨凝式所写。被称为天下第五行书。黄庭坚赞其:世人尽学兰亭面,欲换凡骨无金丹。谁知洛阳杨风子,下笔便到乌...

  • 资料 | 通许时氏与杨凝式《韭花帖》

    通许时氏与杨凝式《韭花帖》 《韭花帖》是唐末五代杨凝式,于后汉乾佑元年(948年)所书。行书,墨迹麻纸本,高26厘...

  • 韭花与《韭花帖》

    一入毫端便有光,韭花染得墨痕香。千年想见杨虚白,昼寝闲窗午梦长。 韭花又名韭菜花,是秋天里韭白上生出的白色花簇,多...

  • 韭花帖

    一次看书法瞄到韭花帖,说是无锡博物馆有。我就回想,好像那次去的时候没看到。甚为可惜。 就稍微研究了下。 说韭花帖之...

  • 临《韭花帖》

  • 韭菜帖

    传奇书作《韭花帖》出自五代杨凝式,帖上有明末文人徐守和的题跋:“八百年来谁作祖,十三行外自成家”。意思是《韭花帖》...

  • 2023-02-17

    杨凝式《韭花帖》清乾隆内府藏本,行书,墨迹麻纸本,五代,高26厘米,宽28.5厘米,全卷393厘米,共7行63字,...

  • 米芾 蜀素帖(1) 高清放大版书法 可直接临摹

    米芾 蜀素帖(1) 高清放大版书法 可直接临摹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天下第五行书《韭花帖》放大版赏析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jqjd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