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将详细讲述这七个习惯。这七个习惯是一个从依赖到独立,再到互赖的过程,如下:
七个习惯.png
习惯一 积极主动
在工作和生活中我们遇到的所有事情和问题,都可称为外界的刺激。如何做出回应,可以由我们自由选择,这是人类最大的能力。
积极主动包含两个含义。第一个含义是行事的态度,这点非常浅显,大家都能明白,就是想方设法去解决问题,而不是逃避、推卸、拖延。第二个含义是对自己的人生负责,个人的行为取决于自身的抉择,而不是外在的环境。
如何做到积极主动,这本书里提供了方法:把我们的精力集中在影响圈。我们会关注很多东西,比如经济、社会、同事、家人等等,这些构成了我们的关注圈,其中只有一部分是我们能影响和控制的,这就是影响圈。
我们面对的问题可以分为三类:可直接控制的(问题与自身的行为有关),可间接控制的(问题与他人的行为有关)和无法控制的(无能为力和无法改变的事情)。
可直接控制的问题,明显处于影响圈内,可以通过培养正确的习惯来解决。可间接控制的问题,如上图中的虚线圈,一部分处于影响圈,一部分处于关注圈。处于影响圈的部分,是我们自身的行为,比如改进施加影响的方法,采取移情方式而不是针锋相对,以身作则而不是口头游说。而另一方的回应则属于关注圈。最后一种无法控制的问题,我们只能接受现实,泰然处之。
积极主动做出选择的另一面是错误的发生。我们以原则为中心做事,结果也按自然法则来临,总会有不符合期望的后果产生。面对错误,最好的办法就是承担后果,承认、改正并吸取教训。
习惯二 以终为始
这个习惯和“目标管理”如出一辙,即先订立目标再行动。属于“领导”的范畴,作为行动的纲领。
以终为始可用于很多的场景:个人、家庭、企业。个人可以订立一个人生使命宣言,包含多个人生目标,即你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当你最后盖棺定论的时候,希望朋友家人怎么评价你。订立使命宣言的过程是一个逐步完善的过程,可以随时添加和删减一些人生目标,最后它就成为我们的人生宪法。这是我们以不变应万变的力量来源,是我们影响圈的核心,它给我们安全感、人生方向、智慧和力量。
我们每个人都充当很多不同的角色,比如妻子、母亲、女儿、朋友、学习者,等等。可以分开不同的角色领域来制定目标,比如:
妻子----丈夫是我这一生最重要的人,我们同甘共苦,携手前行。
母亲----我要帮助子女体验乐趣无穷的人生。
女儿----我不忘父母、手足的亲情,随时对他们施以援手。
学者----我每天都要学习很多重要的新知识。
邻居----……
同事----……
个人使命宣言是一个宏大的长期的目标,以终为始也可以用于很多短期目标,比如一次考试,一次旅途等。
家庭可以制定家庭使命宣言,比如保持整洁、控制情绪、每年出游,只要有助于家庭经营,都可以作为内容,让家庭成员都参与制定,共同遵守,很多小矛盾便迎刃而解。
企业自不必说,每个企业都需要有企业文化和每年要达成的目标。
只有目标清晰,我们才能不偏离航向。
习惯三 要事第一
如果习惯二是“自我领导”,那么习惯三就是“自我管理”,能保证我们把事情做好。
相信大家都知道这个时间管理矩阵:
时间管理矩阵.png
确定自己的第二象限事务,即知即行,可事半功倍。在时间管理领域称之为帕累托原则:以20%的活动取得80%的成果。这本书的“附录一”中,有一个“办公室的一天”的例子,非常值得一读。
书中提供了一个按周来制定计划的方式,以第二象限事务为核心,可参考。分为四步:
1.确认自己的角色(与以终为始中的角色领域一致)。
2.选择目标:把对每一个角色来说最重要而不紧急的事情列出来。
3.安排进度:把这些事情的时间安排排进日程表中,再将其他事情列入日程表的其他时间段。
4.每日调整:根据变化调整时间安排。
若想坚持要事第一,需要注意两点:
1.要勇于说“不”。对于妨碍第二象限事务的琐事,必要时需要拒绝。相信有理有据又礼貌地拒绝,不会成为危害人际关系的要素。
2.学会授权。授权分两种,一种是指令型授权,一种是责任型授权。指令型授权是指把步骤详尽地告知受命者,时刻监控,这种授权会很累,而且效率并不高,还不利于受命者的成长。责任型授权,是指关注结果,给予充分的自由和信任,提供资源,让受命者承担责任,发挥主观能动性,是推荐的方式。在具体情况中可以灵活运用,比如如果受命者还不够成熟,可以多给一些步骤上的指导和监督。
一个有趣的现象是,本书中提到的七个习惯的培养,都属于第二象限事务。
情感账户
情感账户是指在两人之间存储信任和安全感。情感账户的储蓄越丰厚,两人的交往会越顺畅高效。这是下述习惯四、习惯五、习惯六的基础。
情感账户的储蓄途径主要有七个:
- 理解他人:比如一个6岁的孩子要跟父母说的事情,在父母看来是微不足道的小事,在孩子看来却是人生大事,这时父母就需要站在孩子的立场去理解。
- 注意小节:生活中大事很少,多数都是鸡毛蒜皮的小事。人的内心都是柔弱和敏感的,重视小事是靠近他人内心最好的办法。
- 信守承诺:做出承诺的时候一定要慎重,一旦承诺,就要信守,若有非不得已的理由失信,务必取得谅解。
- 明确期望:导致矛盾的很多都是误会,只要在一开始把期望值描述清楚,就能避免很多矛盾。
- 正直诚信:避免背后攻击他人。
- 勇于致歉:弱者才会残忍,只有强者懂得温柔。人们往往能包容错误,只要是无心之失。但同样的错误反复发生再致歉,就显得不真诚了。
- 无条件的爱:不要太在意回报和感恩。
习惯四 双赢思维
大部分情况下,双赢模式都是最好的选择。如果不能双赢,不如好聚好散,正所谓买卖不成仁义在。
要想做到双赢,必须具备双赢品德:
- 诚信:不论在家庭生活还是商业活动中,都非常重要。
- 成熟:是指表达自己的情感和信念的同时又能体谅他人的想法和感受的能力。不但要温和,还要勇敢,不但要善解人意,还要自信,不但要体贴敏感,还要勇敢无畏。
- 富足的心态:相信资源充足,人人有份。
双赢的合作,也是在往情感账户储蓄。
photo0000-1922.jpg
习惯五 知彼解己
知彼是指倾听理解他人,解己是指通过表达让他人理解自己。这是有先后顺序的,先理解他人,再表达自己。这很难,在交谈中,人们往往更倾向于表达自己,能做到先了解他人,需要很大的耐心和忍耐力。
在这方面,《非暴力沟通》是一本非常详尽又有用的书,详情可参考与这世界温柔对话--非暴力沟通。
简单说来,倾听时需要移情聆听,即站在对方的角度和立场去倾听,最终目的是充分了解对方,甚至比他自己还清楚。在表达自己的时候,在理解对方思路和担忧的前提下,再提出自己的见解。
知彼也是给情感账户的一笔投资。
习惯六 统合综效
叠放在一起的两块木片所能承受的重量,大于叠放前分别能承受的重量之和。统合综效就是指整体大于部分之和,是人类所有活动中最高级的一种。它的精髓是判断和尊重差异,取长补短,相信有分歧才有收获。
曾经在工作中有过这样的经历:本来两人对怎么解决问题都不清楚,在碰撞过各自的想法后,居然理出了一条方法。这也算统合综效的一种体现。这本书中更偏向于有争论的情况下的统合综效。这需要我们敞开胸怀,接纳一切奇怪的想法,同时也贡献自己的见地。
在家庭生活中同样适用。比如先生希望在假期出游,而妻子则想去探望父母。如果听其中一人的,另一人必然不满意,因为他们都各自有各自的需求,或许先生为此次出游已经准备了很久,而妻子想陪伴父母。在倾听了对方的想法后,两人可以共同寻找第三条路。也许是先生在出游前一周料理更多家事,方便妻子提前回家探望,再一起出游,或者在妻子父母家附近出游,或者与妻子父母一同出游。
习惯七 不断更新
习惯七是个人产能的维护。分四个层面:身体、精神、智力、社会/情感。
有效呵护身体,可通过三个途径:健康饮食、充足休息和定期锻炼。锻炼属于第二象限事务,由于不紧急,很少人能坚持不懈,结果有一天可能发现自己陷入了第一象限(重要紧急)事务,不得不面对健康问题和危机。
精神层面的更新为我们指引人生方向。这也是为什么习惯二(以终为始)中提到的建立人生使命宣言很重要。只有我们以这些人生目标为核心,不断反思,持之以恒,才能获取力量。
智力层面是指武装我们的大脑。认真学习专业知识,通过读书开拓视野,用心思考,通过写作理清思路,都是很好的自我教育。
前三个层面都与自己有关,社会/情感层面则与他人有关,属于人际关系范畴。正是通过双赢思维、知彼解己、统合综效来与人交往,完成情感交流。
对于企业来说,体质就是财务状况;心智涉及人力资源的开发、培养与运用;社会/情感指公关与员工待遇;精神则反映出目标宗旨与原则。
photo0000-2238.jpg
七个习惯之间的关系
越是积极主动(习惯一),就越能在生活中有效地实施自我领导(习惯二)和管理(习惯三);越是有效管理自己的生活(习惯三),就能从事越多的第二象限事务的更新活动(习惯七);越能先理解别人(习惯五),就越能找到统合综效的双赢解决方案(习惯四和习惯六);越是在培养独立性的习惯方面加以改进(习惯一、二、三),就越能在相互依赖的环境下提高效能(习惯四、五、六);而自我更新则是强化所有这些习惯的过程(习惯七)。
这七个习惯就是这样相辅相成,促使我们螺旋上升式地进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