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洛伊德认为说3~6岁的孩子就进入了肛欲期期,就是,这个时候孩子会对自己的排泄物感兴趣。
因为这是孩子自己产生的,或者是自己创造的第一个物品,是一个重大的创造。
并且,弗洛伊德认为,孩子对自己屎尿的态度决定了他对金钱的态度。
天呐,这确实毁三观。你对金钱是爱是恨,六岁前已确定。
我不知道这个想法靠不靠谱,但是探讨一下应该是无妨的吧。
1,孩子对大小便的态度
今天早上,我带我的二宝在小区的操场上吹泡泡。这时候隔壁栋的一个爸爸带着他一周多宝宝也下来,和我的三岁的宝宝一起玩泡泡。

他们在阳光下追逐着灿烂的易碎的泡泡,花出灿烂的笑声。
突然,那个一周多岁的爸爸突然发现,他的一周岁的儿子蹲在地板上玩,一滩水。
是的,那是他自己刚刚拉出来的尿尿,这个孩子带着热切的眼神,看着自己创造出来的尿尿,用两只小手不停的摸着尿湿的地板,还不时发出哈哈笑,把周围的人包括那个年轻的爸爸都吓呆了,赶紧过去抱起孩子就上楼去。给他换衣服洗洗手去了。
我突然间想起一个场景,我的大宝在他两三岁的时候,对自己的尿尿也很感兴趣,比如说。这点我的大宝和二宝是一样的。
比如说他们在躺在浴缸里面洗澡的时候,经常会洗着洗着,然后就尿尿,而且那个尿出来的尿水会喷到自己的头上,甚至嘴巴里面。
可是他们对于自己的尿尿。一点都不会感到恶心,甚至会被自己的尿尿弄得眉开眼笑,乐此不疲。
当我们大惊失色的时候,他们却开怀大笑。
他们对于自己的大便的态度也是好奇。像我的二宝,每次他会仔细观察他自己拉出的大便,然后就大便的颜色,形状,质地,和我交流起他对这个大便的看法。
尽管我已经恶心到想吐了。而且,如果不是我一再抗议的话,他可能已经开始玩大便了。
2,我对屎尿的态度
小的时候我对屎尿是不怎么感兴趣的,抱着一种无所谓的态度。但是,有一次事件改变了我对屎尿的看法,因为它让我感到了羞辱。
大概是在读小学一年级的时候。我记得有一次上课的时候,因为肚子不舒服拉稀了,但是我也不敢告诉老师。
结果,就把尿尿尿在裤子里面。被全班的人嫌弃——虽然那个时候大家还都还不知道是我干的,但是,在老师的嫌弃和同学的厌恶眼光中,我觉得事情已经败露无疑,内心的羞愧感已经让我无地自容了。
而且回来又被自己的父亲臭骂了一顿,从此以后我对屎尿的态度是:忽视、漠视、轻视,甚至是有点仇视。

我还记得,有的时候我会控制自己的大便。
比如说。虽然我觉得自己非常想大便,但是那个时候又因为要干什么其他事情,所以,就会用拳头敲击自己的屁股,试图这样子阻止大便的产生。
当然效果并不明显,该拉的依然是会拉,只是减缓了它的产生而已。
所以,我想我对金钱不会太上心,确实跟自己对大小便的态度也有关系。
因为说是漠视甚至仇视,所以我也挣不到什么大钱,并且也不认为挣到大钱有多么值得快乐的事。
(也可以当阿Q言论)
3,金钱如粪粪土。
中国人确实是够智慧,说视金钱如粪土。而按照弗洛伊德的说法,你对粪土的态度,决定你对金钱的态度。
实际上,二者是异曲同工之效,这一点我是有赞同的态度的。
比如说朋友之间的友情,如果掺入了金钱,那么就会变味。就好比一杯清水加了大便,那自然毁了这段关系。
中国人比较羞于谈钱。仿佛金钱会腐蚀人的关系,会让纯洁的友谊受损。
但是我们必须看到,在商业上或者在关系中金钱还是必不可少的,甚至可能是最重要的一个因素,有的时候甚至可以说是决定性的因素。
比如商业上面的运作,利益的分配。这些都进入了整个社会的明规则。
我觉得一个社会进步的特征就是,他对金钱有一个很明确的应用方法,比如说市场经济,这是一个被历史证明,是最有效的资源配置的方法。
这个时候我们知道,我们应该尊重人的对金钱的本质的渴望。然后根据市场公平竞争的原则,合理合法取得自己的金钱。
这个时候我们才能说,金钱不是粪土,他也是我们的创造物。关键是我们如何正确的合理合法的获取和支配它。
视金钱如粪土,并不是一个特别好的方法。
但是小孩子对于粪土的态度,却可以决定他这辈子对金钱的看法,这可能就是精神分析学的一个魅力所在吧。
我是南星家里林老师
每日原创家庭教育文章第2年第559篇
2020年10月2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