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天半的时间,在茫茫人海中,遇到一个和我一样读书的人。我读的书是随便拿的《别在该动脑的时候动感情》,他读的书是《图解《世说新语》》。
当我把书看完的时候,看到他在看书,我问他有没有多余的书,他说,他把那一页看完就让我看他手中的书。
当他看完那一页给我的时候,我忽然想起既然同是看书人,说不定可以探讨几个问题,从他的思想中达到一些启发。
于是我问了他几个正在困扰我的问题。
1.拈花一笑的解释。
他说这是佛祖和迦叶的心有灵犀,是因为迦叶领悟了佛祖所开示的佛法的真谛。
可是我想知道的是那真谛究竟是什么,他不能解,也劝我不必解。并不是什么问题都要有个答案,而是只要思考了就已经是最好的解答。玄之又玄,我不理解。
接着问他第二个问题。
2.佛祖说他看到了自己的前世是植物,他的弟子看到了自己的未来是做与金刚有关的工作。
他说那是佛祖对自己的一生的回顾,他就像一棵小树一样,经历过风风雨雨,才长成参天大树,能够用自身为别人遮风挡雨,布施万物。
他的弟子思考过自己的未来,在静思中领悟了自己的喜好,才会看到自己的未来。
3.为什么佛祖和他的弟子都能够知道自己将会在什么时候圆寂?
因为他们的功德圆满了,所以才会知道自己的将来。
4.一个人在散步的过程中自性了自己的般若是什么意思?
开悟了自己的智慧。
他把自己的袈裟披在小偷的身上代表着什么?
他说他在做自己的功德,度化他,因为小偷来这里是有所求的,他就想用自己的能力达成他的欲望,就像割肉饲虎一样,都是自己在渡劫,意在度化他人,做自己的功德。
5.我讲到一个女人用一生的时光照顾一个婴儿到大学毕业,却因积劳成疾而去世,他怎么看?
他说不要用世俗的眼光去看,她在照顾她的过程中已经达到了她想要的一切。快乐就隐含在过程当中。
6.如何看待现在的巨婴问题?
他说没有亲历,不知道。总之是反对的。我其实也明白是人都会反对,想要的是对待这类人应该怎么办。不理不睬?他说他说不定会遗弃。这个词有些重了。不是小孩子算不上遗弃。他肯定是父母的问题。
7.谈到《红楼梦》《水浒传》《三国演义》他有颇多的见解。
还探讨了许许多多的问题,只要我的问题一出,他马上就会给出问题的答案,并且思路独特,不同于一般人的见解。我觉得他是大家,是个善于思考的人,像南怀瑾一样的思想家,有必要向他学习,提出加他的微信,他说没有必要。
他说他现在不想多说话,两天半以来,这是他说的最多的话。他从来不愿意多说什么,因为没有人能懂。所以他只喜欢看书。
或许每一个智者都是孤独的,每一个大师都是专注的,我能够理解。我也不愿意和她们一样每天谈论孩子,婆媳关系,穿衣打扮,觉得特俗。我喜欢探讨书中的问题,觉得有意义。
不过相逢即是有缘,离别即是缘尽。我也很能理解。
因为我身边不乏这样的智者,不过我有时候并不向他们请教这样的问题。因为很多时候问题都是随着话题而产生的。
以后,我应该每天都和人交谈一番,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思想。唯有交谈才能够把自己的思想整理一番,我们也才能从中发现许许多多思想中高深的见解。
所以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交万人友。这正是我希望做到的。既读万卷书,又行万里路,还交万人友。
不为什么,只为了自己的喜好,自己的心。因为结果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过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