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听了一节整本书交流课—《柳林风声》。
老师以《鸭谣》导入,学生齐读,给整堂课开了个好头。
接着,老师提出这节课的目标,就是一起来聊书,要求各抒己见,自由表达,用完整的句子。
第一个环节是聊人物。
1.出示文字,朗读,猜测是书中的哪个人物。
鼹鼠、河鼠、獾、蟾蜍,最后还有“河”。最后这个“河”的出现让人眼前一亮,老师的设计很独特,可惜后面没有再提及。
2.你喜欢哪个人物?结合相关故事说一说。
3. 聚焦蟾蜍,梳理整本书的主要故事。
4.借助阅读材料,体会蟾蜍前后的变化,探究他发生这个变化的原因。
5. 小结:朋友们的友情。
第二个环节,聊环境描写。
1.出示四段文字,学生指出是按春夏秋冬的顺序排列的。
2.朗读,体会语言之美。
景物描写也是本书的亮点,这部分文字可以让学生多读,感受,积累。
第三个环节,聊作者。
1.指导学生翻看书的封面,别人的评价,从中发现作者写作本书的意图。
2.归纳阅读整本书的方法:关注评论,知人论世。
第一个环节用时较多,导致最后一个环节没能展开。
思考:
教师准备充分,课堂容量比较大,学生发言积极。聊书环节是由几个话题串联起来的,个人觉得,如果仍然以蟾蜍为中心,是否可以直接出示两段文字,让学生发现他前后性格的不同,进而再去阅读相关章节,借助具体的文字,结合自己的阅读感受和生活体验,探究蟾蜍发生这个变化的原因,从而理解友情的主题?
如果让我上这本书,我倾向于选择“家园”这个话题,蟾蜍,还有其他动物,他们先是因为对外界事物感到好奇、新鲜而离开家园,经过一番曲折,又回归家园。其实,这也跟那些成长小说的叙述结构类似,按照“在家—离家—回家”的思路展开故事。用这本书指导学生理解这样的叙述结构,我想也算是教给了他们一种重要的阅读方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