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哲罗万象
闲谈老子和道

闲谈老子和道

作者: 诗舞飞扬 | 来源:发表于2016-11-14 16:49 被阅读93次

    一、有一个特别的情景

    设想以下的一个情景:

    一间房、一扇窗户、一扇门,里面有个人。房间里面很安静,落针可闻;窗户和门关上,没有风。挥挥手,手上会有很微弱的感觉,如果手上蘸了水感觉会更明显,如果戴上个手套,感觉会更微弱。打开窗户,风变大了点,却仍旧感觉比较微弱,再打开门,风一下子就变大了很多。

    这是个用现代科学知识和理论可以很清楚的描绘和解释的情景,在现在看来很平常。那么,放在老子所处的时代呢?

    情景中有几个老子所述的很重要的因素:人、风(空)、水、静、微弱。事实上,还有几个隐性的因素在其中,比如人造物――智慧的结晶,人的行为――主观性活动,感觉――人与外界的接触,等等。

    那么,如果将人造物换成自然之物,即地、天、道;将人的行为换成自然的行为,即自然本身;将人内外的相互接触换成内外一体,即冥冥之中无处不在却又看不见的“道”。这样所构造出来的一个世界是什么样子?是远古部落吗?是人在远古依靠本能来生存吗?

    二、问题在哪儿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在说什么?老子想表达什么?老子真的表达出了他的意思吗?又为什么留下来这句话?

    老子在开篇第一章就写下了“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莫不是在告诉我们他写下的东西都不行?

    老子绝圣弃智,却又处处推崇圣人,他是在表达什么吗?为什么?

    问题还有很多,解答起来显得那么的无知和无力。不过,接下来还是要说说自己的想法,只求理清楚思路。

    三、乱成一团麻的线索


    老子是谁?老子的身份已经成了谜,在我看来只留下了这本书和众多传说。老子总是个人吧,那么就有了线索,然后就出现了很多的理论和论证。老子总是提出了个思想吧,那么就有了依据,然后出现了很多的解释和论证。老子总是个大家吧,那么就有了方向,然后一步步的抬高和神化。

    道是什么?老子是春秋战国时代的人吧,总不会出现在西周,那么跟各家比比,一比就分辨出来了。这个思想总是有所依据的吧,那么看看过去有什么传统,有天、有巫、有神、有帝……然后流变过来,这就是这个思想了。总归是有影响的吧,看看未来如何、看看趋势如何、看看变化如何……

    然而,老子的道去了哪里?是信仰吗?是宗教吗?是信徒吗?是冥冥之中的安排吗?是规律吗?是形而上吗?是传统吗?是现实吗?是存在吗?……

    四、我有特别的看法


    我也不知道“道”是什么,只能说它不是什么,似乎什么都可以否定,却又肯定了一切。老子的解释是“”和“”,是“玄之又玄”,是“众妙之门”。老子还特地以母胎来比喻,说万事万物都从中产生。老子还说水是具有道的品质的,是“上善”。老子又说一切本该自然,否则便都是虚伪。

    老子从来没有进行确切的说明,而这也正是我想说的,所谓的“没有”。人有什么?人又没有什么?我也只能这么说了。

    老子还是有所分别的,而在庄子那里,则一切都同一了,同一而合道。老子分别了人、地、天、道,然后又将他们合一成自然。

    多位一体只是第一步,后面还要进行筛选和淬炼,达到纯粹之地步。然后算“减法”,去掉一切,成“无”。最后到达无之上之地步,同样也是无上地步,又或者说是无下地步。这一步的特征是“玄”。很有点成仙的味道。

    然而若是反过来推呢?这所谓的一切算什么?什么都不是,却又什么都是。颇有点佛教之中是人是佛又是魔的状态。一念成佛,一念成魔,却又都可成人,都可由人变成。

    老子还特地区分了人的内外。内者修为圣,外者成而大。这还是要说回“道”。它是统领,与道合一的人也是统领,成圣为大只是结果,又或者说是副产品,反而是次要的。既然合一,那么人也有了某种难以言明的味道,人很复杂,却有成就纯粹的可能性。那就是“复归于婴儿”,没有那么多的乱七八糟的东西。

    五、要用到解剖学了


    人可以成婴儿吗?婴儿就一定是纯粹的吗?

    回到最初的那个情景,房间有内外,人有内外。房子是人类进步的体现,同样的,智慧也是人类进步的体现。与此同时,不智慧、落后的“人”也随之而来。老子是很想分别他们的,所以有了对“圣人”“善人”“贤人”等人的推崇,可是他又不能这么分别,因为这样不符合自然与道。

    “分别”,这是个很重要的概念。

    说说柏拉图吧,柏拉图划分了两个世界,一个是让人无奈又痛苦的现实世界,另一个是让人欢喜而纯粹的理念世界。柏拉图试图将这两个世界结合而成就自己心中那个最终完美的世界。

    柏拉图失败了,甚至于他的学生亚里士多德都不认可他,说“我爱我师,但我更爱真理”。

    在我看来,老子与柏拉图是同一种人。有意思的是,柏拉图在西方成了三哲之一,而老子成了虚无缥缈的神仙,成了宗教的祖师爷。在我看来,这是两个传统的不同。西方重在“分”,而东方重在“合”。老子最终在神化中“成功”了。就像孔子在后人不断的批判继承之下“成功”了。

    解答上面的问题,老子所说的“婴儿”其实就是这样一个完美世界中的。

    接着说成功。老子想不想“成功”?当然不想,因为这不是自然,而是人为的。

    那老子想干什么?“无为”,他什么都不想干。然而他不想干本身也是干了一件事,显然,他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这是他无法摆脱的,他将之称为“玄”,人是在“玄”之下的。当人与“玄”处于同一处的时候,就是人可以摆脱的时候。

    那么,这个“人”又是怎样的?老子说不出来,因为本来就不知道,要不怎么是玄。老子向往这样的人、这样的国家、这样的世界,他认为这样才是最完美的。最完美是多完美?就是完美,一个世俗意义上的词语。老子不可避免的入世了,虽然他本意并非如此。

    六、老子无心,后人有意

    庄子明白了老子,追求自由,游戏人间

    他把自己当成了不是人的“人”。什么是人呢?在庄子看来,那些个所谓的人都不过是一群小人罢了,他要成为“大人”,一个在天地之间遨游的大人、不受任何约束的大人

    庄子也同样是没有留下太多的痕迹。老子据说做了史官,庄子据说做了漆园吏,而最终两个人都不干了,去追求自然和自由了。

    老子和庄子,这两个人都被天地自然记住了,他们最终都回到了天地自然。

    再看看最初的那个情景,把一切都消除,只剩下风和水――也许还有地和自然――世界就清净了。无他,要是还有的的话,这个地方终究还是会成为一个闹市的。

    然而,后人找到了他的痕迹,继续着他所尽力避免的事情。据说,老子走的时候被人拦住了,就下了《道德经》也就是《老子》这本书。

    他为什么要留下这本书呢?也许只有他自己知道。不妨来猜一猜,于是又有了各种言论和论证。老子是云游去了吗?据说,他在留下书的第二年就死了,也是在这个地方。人们在他的墓边留下了很多东西,尽管他不喜欢。这不是他的意志所能决定的。

    七、老子:我要回家


    自由意志,这是个永恒的话题,穿透了时间和空间。

    今天我们在讨论这个话题的时候,想到的是个性,是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而老子想要追求的自由意志,却是超越性的。

    老子想长生吗?生老病死,这是自然,没有什么长生。老子想超越吗?被限制了就是被限制了,想那么多干嘛。

    然而这些已经是超越性的了。大道至简,其实很简单,老子只是想要道而已,就像流落街头的人想要个安静而稳定的家。

    道就是老子的家,他找到了,然而进不去。

    老子有了道,就是有了家;他又没有道,因为进不去。这个家好像排斥所有的人进去,而只作为一个象征性的存在似的。老子不服,他就想进去。不进去不安全,外面的世界太可怕了。

    老子最终在后人的帮助下进去了,他安全了。好像带点讽刺的意味?并不是。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是老子回家的路。到了家门口,却又发现进不去,怎么办?那就离开吧。家虽然好,但是,世间的磨砺还不够,他还没有资格说回去。

    老子最后要表达的,是人世间的路

    创造出一个这样的路,创造出一个这样的家,每个人都能进去。庄子走的就是这样的路,回到的也是这样的家。天地逍遥,任我自然。人,才是主体,才是要回到的地方。至于那个他回不去的“家”(“道”),就让它一直空着吧,未来也许有人能够发现并进去。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闲谈老子和道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jwhp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