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交际礼仪成长励志儒释道哲学
老子:无心 庄子:游心 王阳明:不外于吾心

老子:无心 庄子:游心 王阳明:不外于吾心

作者: 二郎说 | 来源:发表于2019-02-24 08:47 被阅读32次
老子:无心 庄子:游心 王阳明:不外于吾心

老子:无心

老子说:“圣人常无心。”

老子所说的“圣人”和孔子所说的“圣人”不同。老子说的“圣人”是得“道”之人,孔子说的“圣人”是具备仁义礼智信之人。

“无心”是“无为而为”“顺其自然”的心态,遵循客观规律,懂得平衡。

古人有诗云:“流水下山非有意,片云归洞本无心,人生若得如云水,铁树开花遍界春。”

我们未必能达到圣人境界,但是如果我们的生活能像行云流水一样逍遥自在,没有名枷利锁的束缚,不自我设限封闭,随遇而安,随缘生活,随心自在,该有多么洒脱美好!

人生若能经常“无心”,反倒心中就富有了。苏东坡有诗云,“无一物中无尽藏,有花有月有楼台”,人只有祛除心中对自我的偏执,以单纯宁静的心,才能感受到天下万物的“无尽藏”和人生的丰富多彩,那就是“铁树开花遍界春”的境界了。

庄子:游心

庄子有“乘物以游心”“游心于淡”“游心于物之初”“游心于无穷”等等说法。

庄子的“游心”即是“神游”,是在精神世界中进行无限的漫游和逍遥,是不受外物约束的,在精神世界中达到的一种“随心所欲”的境界。

从客观外在世界来说,人受到的限制无所不在,人被各种命运所左右和控制,或来自社会,或来自自然,或来自人自身,可以说“人无往不在枷锁之中”。

因此,人要在客观世界中摆脱来自各方面对自身行动和行为的限制,是肯定不可能的。但是,在精神世界中却可以达到对一切限制的克服和解脱,可以从容游戏,可以无拘无束。

这种“游心”不是“胡思乱想”“逃避现实”,更不是“精神胜利法”,而是让自我真正回到精神的家园,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

王阳明:不外于吾心

王阳明说:“夫万事万物之理,不外于吾心。”

王阳明的“心学”是以“心”为宇宙人生的本体,“心外无物,心外无理,心外无事”。

每个人认识的世界,就是心灵体验的一切,“心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心感知的范围就是我们存在的世界。

既然心是身体和万物的主宰,那么不管身处什么时代、什么地点,都没有人能代替我们看顾自己的内心。我们应该懂得坚持自我,跟随内心,葆有良知。

只有当心灵安定下来,不为外物所动时,本身所具备的巨大智慧才会显露出来,然而心一旦被外部的纷扰抓住,就会动荡不安,所以说“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

一个人如果用心诚意,天下就没有难事。因为心外无事,一切事都是心上的事,就看是否用心。

相关文章

  • 老子:无心 庄子:游心 王阳明:不外于吾心

    老子:无心 老子说:“圣人常无心。” 老子所说的“圣人”和孔子所说的“圣人”不同。老子说的“圣人”是得“道”之人,...

  • 2017-11-24

    《庄子修心课》第十课-心盲 《逍遥游》 肩吾问于连叔曰:“吾闻言于接舆,大而无当,往而不反。吾惊怖其言。犹河汉而无...

  • 《传习录》作业第十一天---求理于吾心

    夫物理不外于吾心,外吾心而求物理,无物理矣。遗物理而求吾心,吾心又何物邪.心之体,性也,性既理也。 心一而已。 外...

  • 《道德经》(第四十九章)

    [周]老子 圣人常无心,以百姓心为心。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

  • 心宽聚人气,心善聚福气,心诚聚财气

    王阳明说:“万事万物之理,不外于吾心。”即任何客观事物的理,客观存在的规律都在“我”的心中,而不在心外。 《传习录...

  • 龙场悟道:从吾性自足到知行合一、心即理

    纪录片《王阳明》第三集主题是“悟”,“悟”字由“吾”和“心”构成,于本体上说是指我与心的统一,于实践上说是指体认吾...

  • 圣人无心

    老子说:圣人常无心,以百姓之心为心。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 ...

  • 我的《道德经》四十九章认知

    老子:圣人常无心,以百姓之心为心。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圣人...

  • 心游庄子

    庄子的思想是来自仙境的清气,象净化心灵的涓涓细流,象梦中无时空疆界的随意,自始至终在无意中向人的思...

  • 王阳明经典语录

    1.“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 2.“夫万事万物之理不外于吾心。” 3.“心即理也。”“心外无理,心外无物,心外...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老子:无心 庄子:游心 王阳明:不外于吾心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alvy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