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
“道”,原意谓道路,在老子《道德经》中,“道”则是宇宙万物之根源。“道”和“德”相关,“德”是使“道”体现于万物中的力量,此也就是《道德经》的中心思想,即“道”的终极关怀——生活的秘诀在于依“无为而无不为”的道而行。
另外,在老子的思想世界中,他更是认为“道”的本职就是“自然”,“道”的最高追求就是“复归”。而修“道”最好的方法便是“静观”和“玄览”(内心直观),直至抵达“玄同”(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在“道”那里合二为一)的境界。
也就是说,“道”是可以得到的,但修道绝不能与俗世之人一样,汲汲于名利,扩充其欲望,而是要做到无欲、守静、任自然才可。 这“无欲、守静、任自然”的境界追求,其实就是老子所倡导的理想人生模式,是他对生命的一种终极关怀。事实上,这样的境界追求,也是道教所信奉追逐着的。
老子《道德经》为旷世不朽之作,其不过区区五千言,但却在字里行间将“道”之大涵诠释殆尽。此“道”之大涵即为道教之教理的思想之大涵,其所言之“道”,即为道教之“道”。
《道德经》,分为“道”和“德”上下两篇,道教尊其为《道德真经》。《道德经》为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自道教开始出现其就成为道教信徒们的必读经典,究其缘由是因为在《道德经》中所蕴含的哲学思想是深奥而幡然的。
想当年,西出函谷关的老子,在函谷关口握住了形而上的思维之风,悟透生命真谛,从而从玄妙的“道”中解析了万物,幡然悟出“无为而治”的大道,并写就成册,以此创造了以“道”为核心的学说——道家学说。
“道”,通常有三种解释:一是,宇宙万物产生和发展的根源;二是,自然规律;三是,人类社会的准则和法则。然而,作为老子哲学范畴的中心和基石,蕴含万千的“道”远非这三种解释能够概括,一如一些专家所言:他的“道”,是不可名,不可言,不可谈,而只可从一个侧面切入。比如从他的人生观、政治观中,都可窥见其隐秘着的端倪和迹象,这也不过是一个侧面的诠释。老子将“道”变成超时空的永恒存在,世间万事万物皆是由“道”派生而来。
而在他《道教经》中深蕴着的哲学核心,也正是说明阐述的这一点,即“道”是虚静的,又是包容的,它从不狂妄浮躁,也不似其他宗教或者神话中的诸神那般居功自傲,生杀予夺。不会因为创造了万物就成了万物的主人,也不会因为繁衍了人类就有操持主宰人类生命的权威。总之,作为宇宙天地万物创生的本源,“道”不是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而是无所不包又周而复始的。
编写作者:楚占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