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想变更好吗?这个问题想必所有人都会答“是”。但你知道自己为什么想变好吗?这个答案会千奇百怪,我相信都是真实的,可真实的不代表是你真正需要的。
最近一年多,我经历了很多次间歇性努力的过程,每一次我好像都有“清晰”的目标。比如写作、运营、设计,我都能说出一个令人信服的理由来。每一方面,我都曾写过一篇文章来描述我的“伟大设想”,可最后都不了了之。
慢慢地,我意识到不是我的目标不好,而是我从没审视过自身真正需要的是什么。
在任何社群,我都会一开始很积极,然后吸引过来大批目光,结果往往是我会懈怠,最后没有什么建设性成果。没有成果反过来又会加速懈怠程度,进而计划崩溃,几乎没有意外。
为什么呢?因为这些不是我真正想要的,他们的关注,对我没有太多帮助。我在社群中的积极,更多是一种内心无所适从的对外索取。
那我真正想要的是什么呢?
我会想读很多书,会想养成早起的习惯,每天固定时间学习,能做出有成果的事儿,能赚很多钱足够我生活无忧,早睡、写作、运动等等等等。
学的越多,做的越多,我对自我的认知愈发清晰——我不是想要这些,我只是接受不了现在的自己,所以一边在寻求外力,一边又在自我批判中失去方向。
矛盾吗?不矛盾,我相信这是多数普通人挣扎的现状。换句话说,我从来没有真正了解过自己,了解过这二十多年来我在想什么,我需要什么,我的能力是什么、缺陷又是什么。
很奇怪是不是,自己都不明白自己,谁还能明白我呢?
但也不奇怪,因为对自我的探索和认知,确确实实是多数人缺乏的,不论是社群还是生活中,细细观察就都能发现。
今天看到鱼哥的文章提到“自燃”这个词,以前白雪经常会提它,我一直以为自己懂了,其实没有。
自燃不是天生的,而是建立在足够的自我认知和探索上的。因为清晰地知道自己是什么、要什么、有什么,所以不需要别人解释、催促,自己就动起来了。
但TA燃人或者非“可燃物”的普通人们,连最基础的自己的需求是什么可能都分不清,又本能在追求清晰的自我定位。所以大家都在想变好,却在原地打转。
在做事之前需要什么?信心?计划?不对,没有清晰的自我认知,所谓的信心和计划都是空中楼阁——连自己的需求都无法准确描述的人,何谈成功?
我给鱼哥留言说,我去学着认识自己了。连原本立下的诸多目标都放弃了,譬如运营、设计等等。
这些方向都很好,但我现在不需要它们,或者应该说,对它们的追求,对我长期的发展来说,是没有好处的。
可能这些只是我的臆想,但谁知道呢,试试去,我还错得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