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到董利文终于知晓,他一直以为的梅树楠是个祸害百姓,十恶不赦的贪官,因此他甚至追他到新疆为齐飞卿和陆富基兄弟报仇,残忍的将梅杀害,却从张凯口中得知,梅树楠死去后,别人在他家清点家产时候,并没什么家产,但是却有很多书,原来他是个爱书的官员,属于清流,并不曾贪。赋税之类的也只是政策和上层的压力,他没法不执行,没有贪财为自己,他已经做的很好了。
读到这里,我和董利文一样的感受,为梅县令感到心痛,深深的懊悔和负罪感。特别是他的爱书,他活着为官时,也承受了不少百姓的压力和谩骂之声,可这些跟真实的他有关系吗。不管之前他的名声在老百姓那里是什么传言,直到他死后才能知道真相,盖棺定论。再想想他的妻子和女儿,女儿失去父亲,妻子失去丈夫,带给他们这种悲痛,董利文不知道该如何面对他们了。而且,因为没有什么家产,连发丧的钱都是王会长帮助的,不然,梅眉真的沦落到卖自己而葬父的地步了。
回想董利文在饭桌那杀梅树楠的场景,他心里是有些恻隐之心的,是有不忍的,可最终让他决定杀了他的想法是诸多的理由让他非死不可了,一是为了给齐飞卿和陆富基报仇,还有觉得自己是在为民除害的成分,不杀不足以逞一逞英雄气,不足以让人觉得凉州人是有血气方刚的英雄的。这种决定付出的代价是,一个家庭将长久的从悲哀和伤痛中难以走出,又会延续新的仇恨,梅树楠的女儿,原本安宁的人生,从此给自己背上了报杀父之仇的使命。
练了多年大悲掌出山后的董利文,对自己曾经做过的这一切给别人带来的痛苦,感到这真是这辈子无法偿还的恩怨了。读到这部分流泪,感同身受。种下了苦果给别人承受,真不如自己承受。原来,真的懂的忏悔的人,给别人造成难以挽回的苦难后的这种煎熬懊悔和负罪感,比那承受苦难的人并不轻。所以,为什么教董利文大悲掌的道长师父,常说上天有好生之德,能不杀就不要杀,不要杀,尊重他人的生命有多重要。尊重生命,爱惜他人的生命,不造杀业,活得也心安。
平日里如果做出了伤害了别人的事,做这件事的人,也没有收获什么好的,痛苦换来的仍然是痛苦。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要学会爱,学会慈悲,学会包容他人,不争这一时一地的理由,只让自己对得起自己的良心,问心无愧的对待别人,这样不会错到哪去,宁愿自己承受一点所谓的苦也罢,欺负也罢,总好过施于他人痛苦的人,因为习惯给别人带来痛苦的人,他们不懂得如何自主心灵,总是被这样那样的情绪,嗔恨心牵引着,做一些他们可能会后悔的事,或者自己根本不懂自己在做的这件事的后果是什么,浑浑噩噩的,不管发脾气也好,还是暴力行为,他们让自己变成了暴力和愤怒的奴隶,失去了自己原本的心。其实这样真的很可怜,他们体会不到许多美好,体会不到懂得知足、感恩、包容和慈悲的心有多富足,也难以感受到他人的爱,因为心里没有爱,是被铜墙铁壁困住的可怜之人。懂得这一点的人,就会在许多选择和行为上,有了准则,懂得反省自己,让自己活得清明自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