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州词
【唐】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今天吃早饭的时候,小朋友很随意的背诵了这首诗。并且问了一个让我深思的问题:粑粑,你觉得这个王之涣长得好看吗,比李白好看吗?一时语塞。哎,就算我的审美水平够,但是连个基本的素材都没有啊,算了,还是读读诗吧~~
【诗名】
这诗的名字狠惹眼啊,把自己叫做词,然后却又是后世我们认为的诗的格式和韵律,总感觉像是自我身份认同出了问题,也想小狗追着自己尾巴打圈欲咬而不得。具体的由来也不想严肃论证,猜一猜倒是方便:《凉州词》最后一个词字可能就相当于我们现在歌词的意思,而凉州呢可能是当时地方广为流传一个曲调:凉州曲(简称为凉州),填词可以改,诗人们众人拾柴火焰高,不少诗人为此曲谱写了词,baidu下凉州词,可以看到好多诗作都冠以此名。顺便根据不同的流行度,还可以打个榜!今天王之涣赢了,明天则是王翰排第一,文人间增加了好多情趣~。话说回来,要是能用当时的调子把这诗给复唱出来,那真是完美!
【黄河远上白云间】
本句的视角是沿着黄河逆流而上望去,符合中国西高东低的地势走向,越往西,越靠近天空白云,最高可以是8843米的喜马拉雅顶峰,这样说来,“白云间”的说法倒也不全是吹牛了。诗人写黄河的另外一名句“黄河入海流”,则相反,是从西往东看的视角,如上帝般注视着小河宝回到母亲海宝的怀抱,又符合水往低处流的物理原理。
【一片孤城万仞山】
小时候读这句的时候感觉很奇怪,都有个城了,应该不好意思说这个地方荒凉了吧?如果不能自给自足,那配套和交通政府肯定会帮忙加持的。后来老师们说这个其实也不能算现代意义上的城市,应该就是属于边塞上堡垒的形式,就是类似现在的国界据点。那我们就不妨接受这个合情合理的解释,认为这一片孤城就是荒漠中零星的一点边疆城堡。万仞山,仞是古代的单位,一仞大概两米出头一点,万仞的话就至少要两万米了。想想现在8843米的喜马拉雅,要是生活在2万米以上的地方,估计肺需要重新进化了。
【羌笛何须怨杨柳】
看到这句,终于有一种在机械工程专业看到了一个女学生的感觉。古代时节,信息技术不行,所以一般都是睹物思人,由物及人这种含蓄的散发念想。物一般都可以是红豆啊,花啊,鱼啊。放现在,直接微信一张照片就得了。本诗中选择的是在唐代比较普遍的柳枝。柳谐音留,就是说不要走嘛~~又有柳絮瞎飞,可以把思念给送到~。最为关键的一点,柳条比较细,容易折下来,小姑娘们可以姿容高贵的完成这个动作,不用大喘气影响形象。再来,这柳条也可以帮助马儿赶跑身边的蚊子苍蝇,一物多用,超值!!
嗯,以上有点扯得多了。这里“杨柳”权威得说法是化用了乐府《折杨柳》这个曲调,而折杨柳这个调性呢就是用来诉离别之情的。再加上一个怨字,仿佛能看到一个机械专业的女生撅着嘴巴说,不药走吧,你走了,春天就没有了。
嗯,所以整句的意思翻译成现代文就是:何必用羌笛去吹那满是离愁的《折杨柳》呢?
【春风不度玉门关】
这算是中国的千古名句,老少都比较熟悉的一句。玉门关大概是现在甘肃敦煌地界,有遗址。诗中这春风是从东方来的,但是却被截至在玉门关。没有了这润物无声的东风,怎么可能生的出像杨柳样的柔物呢?没有了杨柳,拿什么折呢,拿什么寄情相思呢?解放区的天是艳阳天,而此处独自乌云惨淡。所以还是边疆稳定,多种树;国家统一,多修路~~。不由得想起新闻联播腔:随着改革的春风,lalalalala
【译文】
极目远眺黄河,蜿蜒不断伸向白云里
一座孤单堡垒,孑然立在重山包围中
纵使杨柳曲声婉转,吹奏一回又一回
可惜啊,这春风依旧吹过不那玉门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