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 粥左罗的 个人爆发式成长
中国有90%的人月薪不过万,你月薪5000,靠工作更认真,一个月多赚一千,靠多加班,一个月多赚一千,
靠跳槽,涨薪一千,你会发现还是没有质的变化,
你只能从月薪5000到一万,不能年入几十万甚至上百万。
想要发生本质的跨越,还是得靠战略设计能力。
普通人在职业选择上呢?
你够无情么?敢放弃那些常人会犹豫不决的东西么?
90后自媒体人李叫兽,读研一时,收到一个年薪 300 万的 Offer,这对于一个没有工作经验的研究生来说,是很有诱惑力的,但李叫兽花了 5 分钟就拒绝掉了。
我第一次看到他这个经历时,很震惊,一个年轻人得有多大的定力才能抵得住如此诱惑。
后来我才明白,这就是个人发展战略的结果,一个人放弃了什么时,他一定是在战略上找到了更优解。
我们外人看,他是抵住了诱惑,但他自己知道,这么做其实是为了后面更大的发展。
李叫兽是如何做战略定位分析的?
战略的第一步就是放弃,选择的背面是放弃,选择了A,往往就意味着你不能选择B、C、D。
从战略角度思考,他认为这个工作无法让自己发挥最大竞争优势。
他为什么选择在自媒体这个方向上突破?
因为他发现,人要成功,必须要有人脉。
而获取人脉,大概有两种方式:
第一种,不断的跟人交流,建立情感联系。
第二种,通过知识或能力的吸引,让别人想要认识我。
李叫兽分析,第一种方式,是他所不擅长的,因为他不善社交。在战略上,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则是扬长避短。
于是,他开始做自媒体,写大量有深度的商业分析文章,放弃无意义的社交,专注于在知识领域的创造,让自己在这方面的优势持续放大,甚至成为别人无法企及的高度。
事实证明,这种战略是成功的。
通过一周一篇的营销干货,他在公众号上收获了50万用户,在营销圈打造了强大的个人品牌,最终他获得的人脉和资源,远超那些社交能力比他强的人。
2016年底,李叫兽被百度估值1亿收购,25岁的他,成为百度最年轻的副总裁。
战略思维的第一步,就是学会放弃,不管是人生还是事业,你不可能啥都要,大舍,是为了大得。
最顶级的战略,就是不断升级战略
先学会放弃,再学会排序,这是战略最重要的两点。
不过,还有超级重要的第三点:不断升级战略,也是战略本身,甚至是最顶级的战略。
这才是真的重视战略,把战略工作放在了足够高的位置上。
制定好一个战略,一劳永逸的去执行,是最大的懒惰。
一个公司的创始人,一定要有战略,但即使有了你还要继续天天想战略,竞争对手在迭代,行业竞争格局在变化,产业技术在更新,经济周期在发挥作用,你的战略怎么可能一劳永逸的用呢?
同样的玩内容,百度是搜索战略起家,但后面公众号其实社交战略,依托微信的去中心化社交分发,再往后今日头条崛起了,又不一样,靠的是中心化的平台算法推荐。
一个人的一生,也是一部创业史,每个人都是自己这家公司的创始人,你也需要迭代自己的成长战略,如果不能持续迭代,你只能保持短时间的增长,不能持续增长。
谈到战略,必然有人会想到执行?
一定又会冒出那个问题:战略和执行力哪个更重要吗?
以前我也总想不明白,因为很简单,再好的战略,没有好的执行,都等于零。
后来我看了傅盛的分享,扭转了这种想法。
傅盛的意思大概是:一旦你认为同样重要,就会愿意多花时间在执行上。因为绝大多数人就是执行力超强,于是在执行力上,就会花越来越多的时间。但很快,他们又开始在方向的选择上犯迷糊了。
最可怕的是,他可能在一个不正确的方向花了太多精力。
战略和执行的关系应该是怎样呢?
战略方向要浪费,战术执行要节约。
因为战略如此重要,所以要花很多时间想方向,一个方向研究完放弃了,没事,值得,研究了很多方向,最终会舍弃很多,没事,也值得,这叫战略方向要浪费。
执行,只做对的事情,不允许浪费,做战略的意义就是不让执行有太多浪费,任何时候,资源永远稀缺,一旦确认一个机会点后,不要有任何犹豫,把所有资源投入到破局点上,尤其自己的资源,想尽所有办法,努力到无能为力,把战略变成现实。
-
升级思维的目的是
行动的改变
,停下来想想,自己是不是在战略上花的时间太少太少了,以至于一直忙忙碌碌却始终碌碌无为,你可以拿出一张纸来,画一画,未来三五年你对自己的期待是什么? -
如果要实现,做事的战略排序应该是怎样的?要把时间更多的花在哪里?哪些是你要在接下来要多放弃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