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的读书分享,是在腾讯会议上,这是我首次在这儿直播。
对于腾讯会议,起初是有一点点抵触的,因为习惯了使用钉钉和微信视频号,且这两个平台都可以回放。但腾讯会议,大家之前的直播都没有回放,一旦错过就错过了。但树丽还是建议使用腾讯,说是方便互动,那就尊重大家吧。
前两天抽时间在电脑上下载了腾讯会议APP,并摸索着使用。有不懂的,网上搜索基本都可以解决。
这个过程中,居然发现了一些惊喜,这儿是可以设置录制的。不光可以看回放,而且这个回放更智能:我所说的话可以自动转化为文字,还有整理好的纪要、章节及发言人。点击任何一块儿,就可以跳转到相应的时间节点,简直不要太方便。这一点,远超我的想象,突然间就爱上了这个平台。
![](https://img.haomeiwen.com/i5017980/d709ecfce1486b73.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5017980/26ee6cf7163fac71.jpg)
以往分享结束,大家都会把课件发到群里。有了这个录制的回放,就没有必要再分享课件了。
所以对于新事物,我们还要保持一颗开放的心态。虽有挑战,但更有成长和惊喜。
当今的时代,瞬息万变科技迭代很快,不注重与时俱进很可能就会被时代所淘汰。现在去医院,若不会使用智能手机,可能连就诊都无法独自完成。网课期间,各个老师都化身为主播,不会操作连基本的教学任务也无法完成。
日常工作中,更是少不了现代信息技术的加持。平时上课、作课件最常用的是希沃白板;出题或拼题,喜欢用笔袋;要找视频材料,则离不了B站;其他的一些辅助材料也可以上国家智慧中小学和公众号;对学生的综合评价,更需要在相应APP上完成……。可以说,处处都离不开信息技术。
管理部门也很重视教师信息技术的掌握。前段时间,市级部门就来我校进行数字化校园验收。其中有一项,是和老师座谈。先是两位美女老师谈了她们课堂上的使用情况。然后,验收组老师又问课下是怎样使用的?当时一片寂静,没有老师回答,我想起近几年我一直在用的维词app。周末或节假日,我都会在上面给孩子们布置相应的练习来复习所学单词。在教师端,我不仅可以及时查看学生的完成情况,更能清晰的看到学生的出错点。对于出错率高的点,我会及时反馈让学生再做。对于重难点,我也可能会在班级白板上再次强调。临近期末,我们的教学任务相当繁重,根本没有额外的时间复习,所以平时周末维词上的任务很好地弥补了这个漏洞。临近期末,我们也不用和其他课目争夺时间来复习,因为我们功夫下在了平时。相较于纸质作业,学生更乐意做这个APP上多样化的任务。
结合平时的使用实话实说,没成想受到大家的一致地赞赏。最后被问年龄,当告知46岁时,竟然又被夸奖。可这样的年龄,在我们学校是很普遍的。
后来的验收工作总结会上,校长提到本次检查工作最大的亮点就是座谈。教师年龄结构偏大,但对信息技术的使用热情很高。
不管年龄多大,身处这个队伍,身处这样的时代,只能与时俱进,别无选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