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5日,湖南某职业学院发生大一新生寝室斗殴事件,事件造成1人死亡。12月6日,长沙市公安局公布案情,称案件已告破,涉案的6名学生中有5人已被刑事拘留,1人被行政拘留。
►校园暴力事件频发,该如何应付?
►全文预计阅读时长5分钟
事实上,仅在2017年,国内类似的校园暴力、欺凌事件就发生了数起。
校园暴力的危害有多大?面对校园暴力案件数量的不断增长,学校、家长和社会又该如何做?
校园暴力的阴影或伴随孩子终生
2017年上映的韩国电影《蚯蚓》讲述了脑瘫的父亲和女儿相依为命,但女儿却成为校园暴力的牺牲品,在身心俱疲之后,选择自杀。
该电影正是诸多校园暴力事件的缩影,而校园暴力发展至一定阶段未被制止,则会演变为刑事案件,有的学生甚至为此付出生命的代价。
心理专家指出,通常在校园暴力案件中,受暴者在短时间内很难从心理阴影中走出来,更有甚者,这种心理阴影会一直存在于其内心深处,影响孩子的一生。
经历校园暴力后孩子的表现
1、厌学情绪
在被校园暴力事件惊吓之后,学生不敢再去上学,在课堂上也不敢主动与老师互动提问,学习成绩下滑,有的孩子甚至直接选择辍学。
2、学习效率急速下滑
每天处于焦虑、害怕情绪中的受暴者会采取逃避态度,学习精力分散,学习效率下降。
3、学校整体氛围压抑
不能为学生提供安全、可依靠的学习环境。
4、欺凌过程
蕴藏着一个复杂的互动状态,欺负同学会对同学构成心理问题,影响健康,甚至影响人格发展。
5、爆发恶性事故
文章开头的案例就是恶性事故的典型。而在冲突中,如果双方的社会关系、家庭势力参与进来,则将会酿成更加严重的后果。
促使校园暴力发生的因素有哪些?
有机构调查发现,无论是施暴者或是受暴者,男生数量都占据大部分比例,而近几年女生的人数则呈现明显上升的趋势。
那么,造成校园暴力的根本原因有哪些呢?
1、家庭因素
家庭因素的影响可以说是造成校园暴力的最根本原因,比如留守儿童,长时间得不到父母的关怀与家庭温暖。再例如父母离异的家庭,孩子缺乏父母其中一方的关怀,心理会逐步发生扭曲开始叛逆。
2、学生个人因素
校园暴力多发生于初高中阶段,心理上还不够成熟,自控能力较差,暴力解决问题的方式简单直接。
3、社会因素
受到现如今网络、影视作品中一些暴力内容的影响,学生们开始学着以暴力的方式来保护自己解决矛盾。
4、学校因素
学校管理者对校园暴力没有应对机制,没有通过强有力的管理制度来有效避免暴力事件发生。
而在实际的案例当中,以上四种因素往往是“结伴同行”,施暴者往往既是不和谐家庭关系的受害者又是社会阴暗因素的受影响者。
面对校园暴力 我们应该如何做?
心理专家指出:“在经历校园暴力事件之后,受暴者需要漫长的时间来调整心态并重新适应社会。而在这个漫长的过程中,家庭、社会以及学校需要付诸极大的努力。”
而在此之前,如何有效避免校园暴力从源头上阻止悲剧的发生,同样重要。
澳大利亚南澳大学的里戈比认为:“法律并不是解决校园暴力问题的成功途径,在很多情况下,它仅仅是在提醒孩子,他的所作所为是错的。”
事实上,诸多施暴者的都是未成年人,现有的法律并不能有效的制裁未成年人的施暴行为,最多只能起到警示作用,所以法律法规的制定机制还存在漏洞。
除法律之外,对于校园暴力的防治,专家学者们一致的意见是,应从家庭、社会、学校和学生自身四个方面入手。
1、家庭教育至关重要
对于家长而言,家庭教育方式和亲子互动非常重要,同时也去帮助孩子建立健康积极的同伴关系,学会倾听孩子的声音。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也需融洽和谐,勿让家庭暴力成为孩子校园暴力的起发点。在接到孩子的求助时,迅速反应并提出解决方案,让孩子信任并依赖家庭。
2、社会风气应和谐友好
在建立良好社会风气的同时,法律的制约作用必不可少。同时,家长应看管好孩子,远离暴力游戏、暴力性动画片及电视剧,不要沉迷于网络。
3、学校肩负起教育管理职责
学校应采取有效措施避免和防范校园暴力。如制定课堂规则,对学生行为进行限制,组建教师职业发展小组,与学生开展有关同辈关系与行为的班会活动,为欺凌者、受害者及其家长提供心理咨询等。
同时,培训教师如何处理暴力欺凌事件,发给指导材料,对学生也会有预防性的教育,告知他们学校的有关规章。
制定强有力的原则和程序,对施暴者采取强制措施等。
4、孩子应勇敢并学会求助
此处主要从受暴者方面提出解决方案。
首先,家长、学校需教会孩子在遇到暴力事件时第一时间求助,无论是向学校或是向家长、警察。而在接到孩子求助时,一定引起重视并迅速解决。其次,学会和同学保持良好关系,正确处理好人际关系。第三,学会勇敢面对,在遭遇校园暴力事件时不能软弱,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