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如何说孩子才会好好学?

如何说孩子才会好好学?

作者: 山东龙 | 来源:发表于2022-06-11 23:35 被阅读0次

      孩子上学以后,家长最关注的可能就是孩子的学习了,但似乎亲子关系紧张的罪魁祸首也是学习。

        在不少父母眼里,孩子好像从来都没喜欢过学习。原田老师的看法和家长们正好相反,她认为,无论是哪种孩子,他们的本质都是喜欢学习的。

        听了这话您可能不太相信。放学回来以后,书包随意地扔在沙发上,直到快睡觉之前才想起来做作业;一提起写作业就头疼,明明写几个字就能完成的作业,非要拖拖拉拉到很晚才能做完;考完试将试卷拿回家后发现,扣分的地方不是把数抄错了,就是字少写了一画这类马虎的错误……这样的孩子无论如何也不能说是爱学习的吧?

      可我们不要忘了,人天生就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对自己不懂的事都想弄出个究竟。

      所以基本上,无论是什么样的孩子,都具备爱学习所需的基本要素。

      只要能够将孩子对未知事物的求知欲,与“好开心啊”“我做到啦”“原来如此”“我还想做”这样的体验结合起来,孩子的成长将会出乎你的意料。

        那么,如何才能刺激孩子的好奇心、点燃他内心求知的小火苗呢?

        重点只有一个,那就是为了让孩子能感到学习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家长说话时要选择合适的语言,并为其创造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

        举个例子。当孩子在写作业时,妈妈可以说:“在写数学作业啊,每天都好用功!”当孩子遇到一个难题时,父母可以这样说:“确实挺难的。但如果一步步慢慢处理,一定可以解决!”“你一定能做到!妈妈相信你!”

        父母通过这样关注、鼓励的话语,让孩子把学习与愉悦的感受关联起来。一个人的潜意识可以影响他今后的发展方向。受到鼓励的孩子,内心深处也会受到父母语言的感染,从而真的向父母所期望的方向发展。

        而妈妈看到孩子放学回家不学习,唠唠叨叨催孩子,不停地碎碎念,“怎么还不去写作业?”“这么简单的题都不会做!”试想一下孩子的感受,学习就和“烦躁”“痛苦”这样不好的感受关联了,相当于在一次次强化孩子心中“学习=讨厌的事”这一观点,是不是会变得越来越不想去做呢?

      将心比心,我们试想一下,如果自己每天都被命令“菜做淡些”“把卫生打扫得干净些”“把盘子端走”,也会变得不想再干了吧?

      命令,是上级对下级使用的一种口吻。我们前面提到,阿德勒心理学中看重的是“平等的关系”。为了能与孩子建立一种良好的关系,做到相互尊重、相互信赖,就需要父母在说话方式上多下功夫。

      写作业其实就是孩子的课题,何时去做要由孩子自己决定。定好时间后,父母就不要再过多干预,只要陪伴在孩子身边就好。

        当然,父母可以给孩子一些建议,比如“妈妈认为早点儿把作业做完,后面就轻松了,你觉得呢?”但一定要记住,不要居高临下地指责或训斥孩子,而是要信任他,以一种平等的姿态与他交流。

        阿德勒心理学认为,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平等交流十分重要。为了能和孩子在良好的气氛中进行民主对话,父母在日常生活中就要注意与孩子建立良好的关系。

      如果平时总是以一种高压的方式命令、指使孩子,那父母与孩子之间就会成为上下级关系,交流就不会很顺畅;

        如果将孩子作为一个独立的人去尊重、信赖他,那双方就会成为平等的关系。你和自己尊重并且很重要的朋友说话时用什么方式,那就对孩子用什么方式。

      书中用了一个比喻:父母要进入孩子的内心,可以想象成去别人家串门,是要先敲敲门的。比如,妈妈想和孩子谈谈的时候,可以先试着问一下:“现在有事吗? 能聊聊吗?”这样就相当于敲门了。

        像这样先敲敲门,再以平等的关系与孩子对话,孩子就会对你敞开心门,让你进入他的内心世界。反之,如果你门也不敲就想强行进入孩子的内心,那他就会紧闭心门,你说的话他自然就听不进去了。

        如果孩子感受到妈妈是将他当作一个独立的人去对待的,并且很重视,那孩子同样会尊重妈妈的想法,妈妈的建议他就会听进去,有时可能还会想要为妈妈做些什么。

        家人,就是在家庭成员有烦恼时互相支持的存在。如果出现意见不统一的情况,那就去商量解决。家庭成员之间最理想的关系,就是能够做到在不伤害对方的情况下,说出自己的意见,能够听取对方的看法,并有效地沟通。

      当孩子面临青春期,或者未来进入社会、结婚等重要时刻时,如果家人之间能有这样的沟通,那对孩子来说意义将会是非常大的。

      而这样的有效沟通,是需要在孩子小时候就打下良好的基础的。

      上面说的写作业之类的都是刚上学的孩子容易遇到的问题,而上高年级的孩子则容易产生“为什么学”的疑问。原田老师发现,即便是成年人,也只有极少数的人能够马上回答出来。

        父母可以和孩子就“为何要学习,学得好对自己有什么好处”这一话题进行探讨。比如,将来就业的路会拓宽,或是能够帮到其他人等,每个人肯定都有着不同的想法。也许孩子暂时对这个问题还没有自己的认识,但如果知道了“学习还有这样的好处啊”,那他再学习时的状态与之前只是单纯地被督促着去学习应该会不一样。

        有些家长会用奖励的方式激励孩子学习,比如说:“好好学习,要是考好了,就给你买什么什么。”父母的这种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奖励有着副作用。

      原田老师认为,如果奖励没有越来越好,或是能够给予奖励的人不在的话,孩子就会失去干劲。所以,在孩子考试取得好成绩以后,不要用物质奖励,而是要对他达成目标后喜悦的心情表示共鸣。

      例如,“你这次很努力”或者“你看起来好开心啊,妈妈也很高兴”,等等。这并不是说给孩子物质奖励不好,而是因为有副作用,所以在频率上应该适当。

      孩子发自内心地想努力,想去尝试,并且真正赋予行动,这才是我们要去珍惜的。如果父母经常给孩子奖励,那就稍微降低一下频率,多把注意力放在对孩子的鼓励上,这是更好的方法。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如何说孩子才会好好学?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jzwm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