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感怀》

作者: 玫瑰含香 | 来源:发表于2021-10-15 09:33 被阅读0次

漂泊天涯思故乡,今逢九九又重阳。

登高始觉家山远,极目方知客路长。

南陌茱萸凝白露,东篱菊蕊落清霜。

丝丝寥寂缘愁苦,浅醉低吟怎抵伤?

  注释:

重阳节有何习俗?”“重阳节何时成为正式节日?”“重阳节最早和最晚都在一年中的哪一天?”“为什么把老年节定在重阳节?”……岁岁重阳,今又重阳。10月14日将迎来重阳佳节,当你登高、赏菊时,可曾想过这些问题?

历史学者、天津社科院研究员罗澍伟介绍说,重阳节是我国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又称“重九节”“登高节”“菊花节”“茱萸节”等。据研究,重阳登高源于山岳崇拜,宴饮源于庆贺丰收,所以自古以来,社会广泛形成登高远眺、秋游观景、吟咏骋怀、佩插茱萸、亲朋赏菊、饮菊花酒、吃重阳糕等习俗。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九”为阳数(奇数)之“极”,九月初九,两“九”相重,月、日均属最大阳数,所以叫“重阳”或“重九”;又因“九”“久”谐音,古人认为这一天“宜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

从东汉末年开始,重阳举行酒宴渐成风气;魏晋时期,更有了赏菊、饮菊花酒的时尚,诗人陶渊明的《九日闲居》前言可为佐证:“余闲居,爱重九之名。秋菊盈园,而持醪靡由,空服九华,寄怀于言”。“醪”指酒,“九华”即九月的菊花。唐宋两代,重阳已成为正式的民间节日,由于菊花是长寿的象征,无论男女还形成了“簪菊”之风。明代时,皇宫上下要吃由“蓬饵”演变成的“花糕”,皇帝到万岁山(今称景山)或西苑的兔儿山、旋磨台登高。清代时,皇帝多登御花园堆秀山,若在圆明园则登香山。在民间,人们艳羡菊花的多姿多彩和“此花开尽更无花”的傲霜独立,艺菊成风,沿袭至今。

重阳节源于农历九月初九,在公历中的日期并不固定。“对应公历,最早是10月1日(2033年),最晚是11月1日(1995年),但绝大部分都在公历10月份。”罗澍伟说。

自古以来,九月初九就被赋予了“长寿”的含义,因此重阳节也就慢慢有了老人节的含义。这一天,老年人要通过登高,饮菊酒等方式来祈祷长寿。

1989年我国把每年的重阳节定为“老人节”“敬老节”。为保障老年人合法权益,健康发展老龄事业,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2013年7月1日实施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规定,每年重阳节为我国“老年节”。

相关文章

  • 重阳感怀

    秋雨凉 桂花香 年华易逝 复又重阳 忆及当年肠断处 满腹心事泪两行 人有志 天亦助 壮志凌云 众望不负 从来忠孝难...

  • 重阳感怀

    秋雨连绵夜渐深, 海上沙鸥舞蹁跹。 独坐窗前念旧友, 故乡早已入冬否? 2018年10月17日双月湾

  • 重阳感怀

    九月登高赏菊花, 农田稻香垂金粒。 儿童争锋谁最高, 愿作纸鸢任逍遥。

  • 重阳感怀

    登高望远意难收,风策寒来满目秋。 肯为清名成狷介,不堪俗世枉风流。 从来万物为刍狗,何故千人笑汗牛。 此日辞青辞妄...

  • 重阳感怀

    光阴如水去无回, 塞雁北去又南飞, 百花开尽盛夏去, 遍地...

  • 重阳感怀

    岁岁重阳,今又重阳。 今天难得的是一个秋高气爽的晴天,秋雨绵绵已经大半个月了。湿漉漉的心情也随着阳光的照射清爽明静...

  • 重阳感怀

    羁旅京华,二十年矣。每逢佳节,倍感心伤。念半生事业空空,韶华远去,一声叹息! 携妻女清俭度日,虽无富贵荣华之享,但...

  • 重阳感怀

    桂子飘香红枫灿,天高云淡南归雁 高楼凭栏沐秋风,关山重重何时还 注释:岁岁重阳,今又重阳,离家数载,乡情难忘,登高...

  • 重阳感怀

    春夏秋冬任尔忙,仲秋国庆又重阳; 亲朋好友互祝福,祈愿如意送吉祥! 岁月如梭白驹过,每逢佳节游子殇; 时光不老人易...

  • 重阳感怀

    晨雨轻浥闽越地, 乌云盖日天色晚。 欲插茱萸祈平安, 俗人难却铜臭味。 惟将我心寄秋风, 恭祝四海佳节安。 (今天...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重阳感怀》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kapo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