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在家的第N天,日常陪娃模式是我们共在阳台,我看书,她画画或者玩玩具……
今天依然如此

突然,饭爷开始摔东西,把彩铅扔的到处都是,拍桌子(她是想通过这种方式引起我的注意)。见我若无其事的继续看自己的书,无计可施的她开始大哭起来,犹如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架势,我知道,我该停下来关心一下她了。
怎么了?
妈妈,我想画个可爱的女孩,可我画不出来。哽咽着对我倾诉着
那你现在需要妈妈帮你做什么?
我不要你帮什么,我就是做不到,画不好。边说边哭
一个劲的在那哭,嘴里还念叨,画不好就画不好吧,就这样随便吧……
以我的性格,过去我定是胖揍一顿,或者不理她,或者大道理满篇…其实那个时间,说什么她也听不进去,因为她内心充满了挫败感,对自己也是无力的。如果我想要一个安静的小孩,完全可以采用传统的教育方式,让她立马安静下来或者关房间我视而不见。
但所谓的陪伴和教育,不是以让孩子“听话”为目的,而是更好的教会她人生技能,让她长大后遇到困难,可以自己面对和克服,即使没有能力克服,至少也要先学会调整自己的情绪和状态。在此之前,面对如此暴躁的她,我不是先管她,而是先照顾我自己的个人情绪(因为谁也不愿意面对自己的孩子如此的暴躁),我选择先接纳我的孩子目前就是一个情绪不能稳定的姑凉。
我冷静了两分钟,温声问正在哭闹的她“那现在需要妈妈抱抱你吗?”
她的哭声突然停顿了一下(她很诧异我心平气和的问候),然后继续哭
在她默认后,我跑过来抱了抱她,瞬间,她的情绪爆发到峰值,哭的更大声了,仿佛把内心所有的委屈都一下子从嘴巴里释放了出来,“妈妈,我就是想画一个可爱的女孩,可我怎么画都像个男孩子,我做不到,就是做不到……”
我紧紧抱住她,开始使用共情第二步,即“我句式”
“妈妈知道,你现在非常着急,因为你太想画好一个画,因为做不到,让你感到着急、难过、生气,是吗?”
“是的,妈妈,你帮我画,你来,我做不到了”
“来,妈妈先抱一会,我们能量互换一下”
一分钟后,她终于冷静下来了,见她不哭了,我便问“我们一起想办法,然后投票决定选哪个方法?”
她看着我“妈妈,要不我不画了,我要玩那个玩具”我能感受到她很强烈的挫败感使得她退缩了。
“可以啊,不过妈妈还是有两个建议,第一个,把画笔和画本收拾好,再把玩具拿出来玩;第二个建议,你照着那个画第一遍小女孩,然后画第二遍,看看第二遍会不会比第一遍更好,然后第三遍……当然,你可以自己决定,选择哪个建议”。我没有强迫她非要完成那副画,只是采取建议,因为人生的路上肯定会面临很多选择,我没有办法替她选择好,最重要的是,我也不想要证明她是一个多么优秀的孩子,我可以接受她的任何选择,当然这个选择是有一定界限的,是在合理化建议提前下的选择,而并非无界限的任性的选择。
“那我画不好怎么办?”她的回答让我知道,其实她内心并不想放弃,只是她依然害怕面对“失败”的结果。
“那我们来假装演习一下,看看效果?”
“好的”
“好,现在你画了第一遍,嗯,你看了一下,很不满意,你会怎么办?”
她真的假装在空气中比划了几笔,“呀,好丑啊,我不要,我不要”
“好了,现在是第二遍了”
又比划了几下“妈妈,还是不够好看,不可爱”
“行,第三遍了”
她又比划几下“妈妈,有进步了哎,但还是不够好……”
……
“妈妈,第五遍终于好看多了,好开心”
就这样我们假装练习,她终于笑了,“妈妈我要真的开始画了”





于是,有了以上几副图,虽然不是完美之作,但确实是她充满耐心,一遍一遍自己画出来的,一遍遍比较,越来越满意的作品。也从那个暴躁的她变成了安静有耐心去处理问题的她。从处理她的情绪到画好画,我们总共花了10几分钟的时间,如果是传统施压、说教的方式,我恐怕她对我的反抗会需要一个小时,甚至可能我会在房间把自己气哭。
最后我们还不忘总结,“妈妈问你,你现在觉得自己可以做到画出这个小女孩,是因为你发脾气起到的作用吗?”
“不是的妈妈,我是通过好几次努力练习才做到的”
“所以遇到事情我们要怎么办?”(启发式提问)
“我们要冷静下来,然后练习……”
其实我知道,她不一定能通过一次两次的这样的模式就突然变成情绪不暴躁的孩子,我们每个人都会有各种情绪,首先第一步,是接纳自己及孩子。才能平静的想办法处理事情。
过了半小时,我再问她,遇到困难怎么办?
她的回答“先发一会脾气(表示她接纳自己那一刻的不安着急或者愤怒),然后冷静下来想办法,让大家提出建议,最后做事情……”
很好,今天的“战争”没有扩大形势,而是通过共情、我句式及启发式提问用了十几分钟的时间,解决了日常我们每个父母都可能会随时面临的“孩子给我们带来的育儿挑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