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经》中有“养不教父之过”。有人说生养孩子是父母终生最大的风险投资。
越来越多的父母在孩子的教育上投入越来越多的时间、精力、财力,都渴望能够付出有所回报。
谁家不想自己的孩子能出人头地?哪一个爸妈不天生带有一颗望子成龙、盼女成凤之心?理想和现实之间能否划等号?见多了“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的无奈爸妈,却极少见到对孩子几乎没要求,孩子反而能出人意料的长成别人家的孩子的“心宽”型爸妈。
其实孩子到底能否拥有自己的“星辰大海”,密码往往藏在爸妈的格局、视野、言传身教之中。
出现太多“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的育儿不等式,究其原因还是父母的理念有所偏颇,教育孩子的方法有待修正。
把孩子比成一辆汽车,父母不能只管推或拉,那样做无异于拉车上树——南斯(难死)拉夫。理智又科学的方法是让发动机自己能正常运转就OK。比如保证油箱满油、零部件及时保养等。
很明显,发动机就是孩子的内驱力。
内驱力才是孩子成长的生命密码。
如何唤醒内驱力?
自驱力是什么?就是发自内心地喜欢学习,喜欢探索。这是人一辈子最重要的力量来源。
1.为人父母,要学会教导孩子独立思考,这不需要一味的唠叨说教,需要的是身体力行,身教胜于言传。
这样他们才能拥有可以帮自己在校园里乃至生活中取得成功的决断力。
2.更应该想方设法地帮助孩子们找到自己挚爱的事物,并进一步发掘他们的内部动机,而非逼着孩子们做那些他们不想做的事。
作为成年人,我们有时会告诉孩子,他们自己的生活自己说了算,但实际上我们一直对孩子的家庭作业、课外活动甚至交友情况进行细致入微的全方位管理。
这其实就是假信任,假爱护,不放心。
想想我对闺女就是如此,小升初时期,眼看着成绩不如人意,焦虑恐慌一起来袭,脾气更是暴躁不已,一说起学习,就不停的唠叨,一味地盯梢,除了学习,双方交流找不到相关话题。
那个时候满心想着就是孩子成绩若上不去,一切都没啥意义,后来母女关系缓和后,孩子跟我抱怨说那时候她觉得自己就是一个机器,学习也不是为了自己,天天想的就是如何能逃离,为此不惜故意跟老妈对着干,哪怕成绩越来越差也在所不惜,因为自己没有别的反抗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报复”老妈所施加给自己的讨厌的管制、恶心的啰嗦,才有一点点“快意恩仇”的解气………
听这话越发让我自责不已,为何要管控那么多?为何忍不住指手画脚?为何非要把学习这个拐杖紧紧的握在自己手中舍不得还给孩子?
我只是把孩子的生命带到这个社会上的人,学习的主体是孩子自己,学习也只是她人生中的一部分。
这这我要早点真正勘破,也不至如此出力不讨好,赔了夫人(亲子关系紧张)又折兵(孩子成绩低迷)。
自以为是的错误观念
《自驱型成长》这本书中曾指出现代家长教育有四个错误观念:
1.“通往成功的途径是一座独木桥,而孩子万万不能被别人挤下来”。
这个观点简直错得离谱,在学校时孩子之间被所谓的成绩弄得焦虑紧张,似乎不是你死就是我活,同学情被竞争意识充斥。殊不知这个社会最需要的是合作精神。单打独斗只能暂时走得快点而已,而团结合作才能走得更远。
2.“如果你想拥有好生活,在学校里就得拥有上佳表现”。
太多的孩子不是被逼得太过急躁,就是自己破罐子破摔,放弃了所有能尝试的机会。
生命有着太多的可能性。人生是一场马拉松。谁说的在学校成绩好就能保证未来顺风顺水?为人父母乃至教育者,难道看不到身边有着太多“三分之一”现象吗?何苦因为一时成绩不如人而对孩子苦苦相逼?
好的生活,好的未来,需要的是综合能力而非单一的成绩!
3.“催得越紧、逼得越狠,我们的孩子就能越成功,长大后就越有出息”。
这简直就是最大的谎言。孩子是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的情绪,有自己的节奏,若能“看见”这些并能顺势而为,何愁“发动机”自己不“燃起来”?一味逼迫怕是会逼得亲子关系紧张兮兮。
4.“今天的世界比以往要凶险得多,家长必须一直紧盯着孩子,才能确保他们不被伤害,也不至于让孩子闯祸”。
没有一位家长能一直一直做孩子的保护伞,理智的,就是学会“赋能”,早早放手,给孩子自由。那方蓝天、那片大海是孩子的而非我们的。
父母要做什么?
1.退一步。
不用所有的事都按照父母的想法来办。孩子过的是他的人生,他要为他的选择负责,父母的责任是给他讲清楚,你有这么多的选择,这些选择会带来什么样的结果。不用威胁,不用夸大,讲明白就好了,他有他决策的权利。
2.无条件地爱孩子。
然后关注、支持,而不是不管。你要让孩子知道,你很关心这件事情,但是你只能给他提供辅助作用,做决策的人是他自己。
3.学会让孩子做主。
在学着让孩子做主的时候,要学会讲三句话。
第一句话是:“你特别懂你自己,你可是自己的专家。”第二句话是:“你脖子上长着你自己的脑袋。”——有自己独立的判断。第三句话:“你想要让生活中的一切都有条不紊。”这句话给了孩子非常强烈的心理暗示,他既有意愿也有能力做到这样。
有人说孩子的焦虑有50%以上来自父母的传染,都是来自家里焦虑的父母。扪心自问,我们是不是一直在拉孩子的后腿?父母最大的修行,就是让焦虑和控制“躺平”,把人生控制权还给孩子;
再安上加油器,鼓励孩子发自内心的去热爱,自驱成长,去创造属于自己的美好人生。
为人父母真的爱孩子,且能爱到点子上,就必须得学习,学着回归教育本质,学会关爱和鼓励孩子,学会激发孩子的内动力,让孩子自律成长为自驱型孩子。
毁灭一个孩子,就是管他管他不断管他。
这话绝非危言耸听。把胜任感赋予孩子。因为孩子天生有自主、胜任、归属三个需求。
当孩子被批评,你不迁怒,是满足孩子的“自主需求”,相信他能行;孩子考试失败,你不责备,信任他能从头再来,满足“胜任需求”;当孩子闯祸,帮助他学会承担责任,是满足他的“归属需求”。
做人爸妈就要帮助我们的孩子掌握自控力,让每一个人都能够发自内心地热爱,愿意自己成长,成为自己的主人。
做人爸妈就要扔掉“相爱相杀”,为啥?科普点“脑科学”吧——人的大脑中,前额皮质是“领航员”,平时可以保持冷静、理智。当冲突、吵架时,它就掉线了。“斗狮战士”“杏仁核”出来工作,如果父母情绪大,两个“杏仁核”一碰,就是星际大战。
有一种爱叫做放手,为爱放弃管控相逼。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