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内向或沉默者来说,用自己的方式感知世界本身,抛开那些理所应当和既有框架,允许自己和别人不一样,就会发现世界没有那么不友好,也没有那么多的必须。挣脱自我束缚的桎梏,才能发现最适合自己的生存方式。”
这几年,我接触了大量的休学家庭,了解到很多家长为自己孩子的内向沉默、不善交际、不喜沟通而担心焦虑。特别是休学在家趴窝儿、没有朋友的孩子,更是让家长心急,甚至有些家长会费尽心机,逼迫孩子做他们不喜欢做的事儿,见不想见的人,目的只是为了让孩子不封闭、不孤独。当然,休学孩子复学之初,更普遍地存在社交问题,不能融入班级集体成为复学成功的很大障碍。
我觉得家长对(休学)孩子的内向与孤独,可以抱持如下的态度和认识:
第一,客观认识内向与外向。内向和外向的性格本身没有截然的好坏之分,各有自己的优势,内向的孩子往往更有感知自己和世界的能力,思想更加深邃,没有什么不好。记得有一位心理老师曾跟我说过这样一句话:“你看看哪位国家领导人咋咋呼呼的?说不定内向的孩子更有成大器的潜质呢。”当然,外向的孩子也有外向的优势,外向孩子的家长不要误会哟。
第二,坦然接纳孩子的内向和沉默。接纳是最好的爱,家长越是不接纳孩子的内向,孩子也会越不接纳她自己,就越没有自信,只会更加内向和封闭,形成恶性循环。
第三,给孩子一个内向但不沉默的理由。“家是一个能量守恒的场,家长话多,孩子不沉默才怪了。”一个内向沉默的孩子背后,多半都有一个只顾表达,不善倾听的家长。
家长闭上嘴巴,好好学会倾听孩子的心声,孩子才有理由和机会走出内向孤独的牢笼,不再沉默。
第四,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孩子如果吸引到同质性的朋友,相互安慰着满足于趴窝儿啃老的现状,倒不如没有类似力量的影响,他们可以静下心来好好思考人生和未来。如果吸引到不良的朋友,反而把孩子带坏、带偏。
(本文摘录于 馥香心灵 公众号 原创文章《如何看待孩子的内向与孤独》)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