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声明: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论起林冲的贵人,脑海里跳出的第一人便是鲁智深,大闹野猪林的情节深入人心,都被鲁智深的侠肝义胆所打动,没有鲁智深相救,林冲就是人家砧板上的肉,要杀要剐人家说了算。鲁智深的义举,值得歌颂。
书中还写到一个小人物,他是林冲生命中的第一位贵人,他就是开封府的孙孔目。他在文中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也没有浓墨重彩地描写他,读者很容易把他忽略。他因为心地善良救了林冲一命,在《水浒传》这部宏篇巨著中留下了他为数不多的痕迹,被细心的读者读到时,不免被其善举所感动。
孔目是官职名,是指古代官府衙门里当差的官吏,掌管狱讼、账目、遣发等事务。
孙孔目外号孙佛儿,为何被称为“孙佛儿”呢?因其“为人最鲠直,十分好善,只要周全人,因此人都唤做孙佛儿。”没有他,林冲会毫无悬念地被高俅陷害致死。
林冲深陷带刀闯白虎节堂一案,中了高俅等人的奸计,人家目标明确,设下圈套的目的就是要他的小命,以达到霸占林娘子的目的。
孙佛儿审阅了卷宗,不愧是经验丰富的小吏,意识到了林冲受了冤屈,心怀善念的他,不忍心看着林冲受刑赴死,决计救林冲一命。于是对办案的府尹大人采取激将法,故意说开封府不是高俅家开的,而是朝廷的,这是给府尹大人施加压力,办案要公平公正,不能有所偏袒。
高太尉控诉林冲的罪状是“手执利刃,故入节堂”。这摆明是要林冲小命的节奏。孙佛儿与府尹商量,把高太尉控告林冲的罪状改成“腰悬利刃,误入节堂”,就这么改动几个字,林冲的罪状马上轻了许多,不至于死罪了。
改判为”脊杖二十,刺配远恶军州。”由死罪改为刺配军州,不必立马执行死罪,换得了转机。
在执行脊杖时,孙佛儿又暗中吩咐执行者手下留情,没有把林冲杖毙。如果没有特别交代,林冲也可能被活活打死。关于这一点,林冲是领情的,文中林冲道:“多得孙孔目维持,这棒不毒,因此走得动掸。”
孙佛儿职权不大,但他能巧妙机智地化解危机,救林冲于屠刀之下,究其原因,有如下几个:
一、孙佛儿心怀善念,不愿看到善良无辜之人被迫害,乐意帮忙救人于水火,这是他的秉性使然。
二、高俅的所作所为,早已令官场中人反感,不愿意与其同流合污,更不愿意为虎作仗,始终保留自己的底线,做人做事有分寸、不失格,所以府尹也甘愿听从他的见解。
三、还有一种可能,孙孔目收受了林冲老丈人张教头的“好处”,乐意铤而走险搭救林冲。因为上文曾写到了张教头为了林冲到处使钱帛打点,虽然没有明说都打点给谁了?但不排除孙佛儿“拿人钱财,替人消灾”了。因为紧接着就写到了孙佛儿办理林冲一案的具体措施,这就很难脱得了嫌疑。
对此,大家有何见解呢?请留言留评,感谢您的答疑解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