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想法
《安家》:今天的心碎,一百年前,80后鲁迅已经尝遍

《安家》:今天的心碎,一百年前,80后鲁迅已经尝遍

作者: 妮妮小屋 | 来源:发表于2020-03-31 17:45 被阅读0次

01

《安家》第一集里,房似锦就一副艺高人胆大的样子,一个人租住进了没人敢租没人敢买的凶宅里。

夜晚到处冷风嗖嗖的声音,一个人能不怕吗?凶宅呀!

在其他人眼中,这么一个漂漂亮亮的女孩,胆子大到这个程度,那还真的不是一般人呀。

要不然房似锦为什么年纪轻轻就能当店长,业务能力那么强?最重要的是,还那么会赚钱还那么会省钱!

当然,我们后来都知道了真相。这么会赚钱的房似锦,其实很缺钱,因为她身后有一个家庭的大坑需要来填,这样来看的话,挣的再多也填不满这个坑啊。

现代人房似锦,有房似锦的难处。穿越到清末,看见生于1881年的鲁迅,就会知道他也很难。

家道中落、看着病重的父亲,自己却无能为力,为了奔一个光明的前程,鲁迅义无反顾的外出求学。

本想当一名好医生治病救人,可后来发现救思想上的病,更为重要,选择了弃医从文。

从此这个世间少了一个好医生,却多了一个文学巨匠。

1921年移居北京的80后鲁迅,和我们今天的80后一样,已经是40岁的大龄青年了。

此时的鲁迅,在当时的教育部任职,也只是个小小的科级干部。

刚到北京来的时候居无定所,鲁迅就住进了绍兴会馆,这里可以给绍兴籍的人士,免费提供住处。大概有点像我们现在的单身公寓,居住有一定的门槛,但入住后无压力。

最开始,鲁迅是住在绍兴会馆里的藤花馆,有些嘈杂,鲁迅觉得不太适合自己。

后来听说,绍兴会馆里有一处补数树书屋,相当的幽静。鲁迅一看,呵,好家伙,还是个三间小独院。

可为什么没人住呢?

原来,这里有人曾在院中的槐树上吊死,因为是凶宅,大家都颇为忌讳,没人居住。

宅男鲁迅却很喜欢这里的幽静,看起来不怕凶宅。也不知道是为了给自己壮胆,还是纯粹的因为个人喜好,鲁迅没事了就在这个院子里抄《六朝墓志》。

灵感来了就进屋写文、写小说。不过,我们坚强不屈的鲁迅写的小说,似乎并不被他最敬爱的母亲周老太太喜爱。

记得鲁迅后来《呐喊》上市大火时,有人殷勤的跑到老太太屋里送上一本,还特意告诉老人家,自己觉得《故乡》这一篇写得最好。

周老太太读完后,惊讶的问来客:“这些不就是我们乡间,平时发生的事吗?这也叫小说呀?”

幸好隔壁的鲁迅没有听到,不然心口该有多堵得慌。

万万没想到的,周老太太最爱看的是张恨水的小说,是不被鲁迅待见的鸳鸯蝴蝶梦派。

早在老家的周老太太,每次写信都要催鲁迅给他买最新的小说。每次寄出时,鲁迅还得翻看一下有没有买重,顺便过目帮母亲先审审,毕竟结局太悲伤了的话,老太太每次,还会为了小说里的才子佳人们泣不成声,好伤神呀。

此时的鲁迅,在这个不要房租的会馆,一住就是七年。

所以说,房子嘛,要看什么样的人住。《安家》里面的凶宅,先是房似锦租住,然后售卖给做生意,需要凶宅给自己避祸的黄老板;等到再次转手的时候,房主已经是见惯生死,并且曾在现场处理过尸体的法医,这地方离单位近,还是学区房,一套房子解决了两个痛点。

再想想,当年鲁迅先生住过的补树书屋,那现在还不成了文学圣地被人瞻仰?

此刻,耳边仿佛响起鲁迅先生特有的诗意:“世界上本没有凶宅,怕的人多了,也就有了这个诡异的说法。”

不,鲁迅会义正言辞的说,这句话我没说过。

02

转眼就到了1919年,因为出售了老家的房子,老母亲失去了房子,抱着卖房得来的一堆银元,周老太太上北京投奔儿子来了。

因为周老太太还会带着她送给鲁迅的“礼物”朱安女士,再加上二弟周作人和三弟周建人此时也已经成家,这么一大家人挤在绍兴会馆的单身公寓,明显不合适了。

鲁迅这才一连跑了多处看房,考虑到一家人住着宽敞、舒心,鲁迅也本以为自己会在这里和家人终老,所以花了大价钱,也就是3500元,买下了八道湾11号。

北京八道湾胡同11号院(鲁迅在京第一次买下的豪宅)

当时鲁迅一个月有280元的薪水,算上稿酬之类的收入,怎么着每月也有300元的进账。

要知道那个时候的300元是个什么水平?

美国人狄登麦带着强烈的好奇心在北京城东问西看,通过细致的调查,计算出一个普通的北京5口之家一年的生活,100元就可以过得挺舒服。

我在1913年日本人中野孤山的《横跨中国大陆——游蜀杂俎》中也看到,当时在四川居住旅馆的住宿费用每人一晚仅在16钱到26钱之间。可想而知,月入三百元的鲁迅,日子过得有多舒服。

尽管如此,也可能是家人众多,负担还是过重吧,鲁迅买这套房的时候,还在浙江兴业银行贷了500元的款,加上变卖老家的旧房子的钱和自己的收入,才买下了这所“豪宅”。

鲁迅在日记中提及,支付给了中介175元,按照当时的物价,这笔钱都可以在北京买一个两居室了。

这笔中介费简直就跟《安家》里的房似锦成功的售出一栋老洋房拿到提成一样了。

鲁迅爱这座房子里的一切,后来又花了600元装修房子,让这里充满了家的温暖。

在这个有着28间房屋的三进大四合院,鲁迅有着太多的名篇问世。

这里也经常有胡适、蔡元培、郁达夫等多位大家到访,可以说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只是很可惜,后来鲁迅两兄弟闹翻,鲁迅怀着悲愤之情离开了这所自己付出巨额代价的豪宅。

家事不愿多说,耗尽大半辈子的钱,买的房子自己住不上。

纵然鲁迅后来又买了,在京的另一处住宅,但是这一次掏空的积蓄和伤掉的元气,使他再也没能买回同样的大宅。

就像《安家》里卖包子的老两口,倾其所有,一次性给儿子在上海,买了一个一室一厅,本想着和儿子挤着住住。

结果发现,根本就没有自己住的地方。老两口这下半辈子,估计也很难在上海再买一套房了。

再看看鲁迅的遭遇,其实心碎成渣渣落一地,也是一样一样的。

03

尽管当时算是高薪的鲁迅,但在买房这件事上,也不是说像买白菜呀。

安家中,也有一些年轻人租房。

在北京一个小套二,每人5000的房租,几乎也是一个白领收入的小一半了。

北京砖塔胡同61号北屋鲁迅住室(鲁迅离开豪宅后租住的房子)

1926年,鲁迅辞去了教育部的工作,前往广州。

鲁迅在广州期间,是租房子住。这一次鲁迅连房屋中介都没找,是作家胡风帮他在法租界附近偏僻处找了一个两层的小洋房,每个月100元的租金。

这里一切都很合鲁迅的心意,可是就因为又找到了一处更便宜的房子,大概租金是80元。就为了每个月省下20元的房租,鲁迅先生也选择了“将就”。

想想鲁迅,看看今天为生活、为房子奔波的我们,其实都不是什么新鲜事了。

我们现在买房租房遇到的烦心事,一百多年前的大文学家鲁迅,并不会比我们少。

阜成门内宫(鲁迅越买越小的房子,在京的最后一个住所)

那现在还有什么好埋怨的?此刻,春暖花开了,撸起袖子加油干,不负属于我们的好时光。

共勉。

本文参考文献:

1.《趣民国》黄强著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活在民国也不错》林怀青著 长江文艺出版社

@作者妮妮:

曾任记者多年,亲子教育与自我成长的终身学习者。

14岁帅哥的少女心辣妈,有深度的话痨达人,真诚幽默的非著名阅读推广人。

个人微信公众号:妮妮小屋(ninixw),欢迎与妮妮交流阅读与生活。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感谢原图作者。

相关文章

  • 《安家》:今天的心碎,一百年前,80后鲁迅已经尝遍

    01 《安家》第一集里,房似锦就一副艺高人胆大的样子,一个人租住进了没人敢租没人敢买的凶宅里。 夜晚到处冷风嗖嗖的...

  • 鲁迅是狂人还是阿Q?(二)

    从周树人到鲁迅 人生中的几件大事 一百年前,鲁迅也是八零后,比陈独秀小两岁,浙江绍兴人。 相比别人,鲁迅的生平一点...

  • 爱你所爱,如其所是

    一百多年前,鲁迅提出:我们现在如何做父亲。一百年后的今天,这依然是一门大学问。 1.犬子在,不远游 睡前故事 2....

  • 你总要尝遍一百种孤独

    -01- 人生就像一场地震,它以极富耐心的方式,消耗大量时间去松懈一个个板块,有几次你甚至能听见生活的根基沙沙作响...

  • 永远不要对孩子说的一句话:你怎么不去死!

    一百年前,鲁迅先生在《狂人日记》的结尾写道:救救孩子…… 一百年后,我依然想对身为父母的人们说一声:救救孩子! 成...

  • 今天我们怎么读鲁迅

    80后和鲁迅。 这个词组咋一看,极具魔幻现实主义。 没错,一直以来,我这个“80后”就是这样认为的:鲁迅,这种词语...

  • 伴儿成长升级打怪三大攻略

    我和先生是绝对靠读书改变命运的80后,从小学、初中、高中、大学、读研一翻高歌猛进,直至安家定居北京。6年前,...

  • 80后儿时的美食:覆盘子

    鲁迅是很多80后的小伙伴非常熟悉的作者了,因为80后的小伙伴们成长的过程中有不少鲁迅的记忆,比如祥林嫂、人...

  • 纪念鲁迅先生

    80年前的今天,鲁迅先生离开了! 也许在我们中学时代,鲁迅这两个字,意味着更多的学习重点和难点,看上去不是那么讨人...

  • 《印刻·诗》发刊词和编后记

    儿童节就要到了,很开心。于是,就编了个纯文学的刊物。 发刊词 历史不该被忘记。 一百多年前,几个80后90后聚在一...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安家》:今天的心碎,一百年前,80后鲁迅已经尝遍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kkgu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