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人文社科读书
鲁迅是狂人还是阿Q?(二)

鲁迅是狂人还是阿Q?(二)

作者: 徐徐清风娓娓道来 | 来源:发表于2018-06-27 11:31 被阅读33次

    从周树人到鲁迅


    人生中的几件大事

    一百年前,鲁迅也是八零后,比陈独秀小两岁,浙江绍兴人。

    相比别人,鲁迅的生平一点不传奇,但研究他的著作是最多的,因为他的精神历程,最能体现现代中国的精神历程,直到今天还是。鲁迅的生平,就是读书、教书、写书。

    竹内好讲到鲁迅生平,提出三个疑问:一是祖父去世与鲁迅父亲生病的影响;二是鲁迅跟羽太信子的关系;第三,到底周氏兄弟之间除了什么事情。后两者可能有关联。

    鲁迅人生转折在十三岁,祖父出事、父亲生病。鲁迅回忆里语焉不详。一般认为是科场舞弊。祖父一出事,鲁迅父亲被革了秀才,然后生病。三年后,父亲去世,只有36岁,鲁迅其年16岁。

    这三年,对鲁迅医生产生重大影响。整天买药,把家里好东西送到当铺。在少年周树人看来,去当铺是非常没有尊严的。他当时认为,中医是庸医、骗人误国。

    第二件大事,就是在日本留学时课间看了一段幻灯片。鲁迅在《呐喊》的自序里面有很详细的描写。从那天起,他就觉得做医生没用。如果国民的精神是傻的,身体再健壮有什么用,照样被杀头。于是鲁迅要弃医从文。

    当然日本有学者去仙台,在学校档案里怎么也找不到鲁迅讲的幻灯片。竹内好又从鲁迅的《藤野先生》中发现,他还受了别的刺激,有别的屈辱,并不是完全因为爱国才弃医从文,而且还考证出他的医学成绩也不是十分好。

    鲁迅在《藤野先生》中有一段话,说到藤野先生劝他将来好好做事:“小而言之,是为中国;大而言之,是为学术。”这句话,鲁迅记在心里一生。

    鲁迅在日本从文完全不成功,回国后,就做了教育部的官员,抄古书。从1911年到1918年,是鲁迅身体、精神最好的时候,整体抄古书,收入也不错。很多人说鲁迅之所以审核,跟他抄古书的经历有关。

    “铁屋”启蒙的悖论

    《新青年》的钱玄同找鲁迅约稿,关于这次会面,鲁迅在《呐喊》自序里有段对话:

    “假如一间铁屋子,是绝无窗户而万难破毁的,里面有许多熟睡的人们,不久都要闷死了,然而是从昏睡入死灭,并不感到就死的悲哀。现在你大嚷起来,惊起了较为清醒的几个人,使这不幸的少数者来受无可挽救的临终的苦楚,你倒以为对得起他们么?“

    “然而几个人既然起来,你不能说决没有毁坏这铁屋的希望。”

    李欧梵用这个比喻来概括鲁迅。这是鲁迅一辈子创作的核心,也象征了当时大部分中国知识分子的两难处境。

    这个启蒙的悖论,有三层意思:

    一,鲁迅的开窗启蒙成功了。中国人口的百分之二改变了中国的方向,引导中国变化,少数人启蒙了大多数人,鲁迅“开了窗”,毛泽东和邓小平“开了门”。

    二,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启蒙了,唤醒群众了,可是隔了若干年,无数的群众陷入了另外一种昏睡。在十年浩劫中,广大民众是被唤醒了,还是又一次昏睡?有多少人选择性集体失忆?

    在文化的意义上,今天是不是还是很多人处在鲁迅所讲的状态,他们只是以不同的方式睡觉。

    三,但是,你到底是谁?有没有资格启蒙别人?鲁迅的意义是“世人皆醉我独醒”。我们都是相信的。

    法国革命基础是启蒙运动,卢梭讲天赋人权、伏尔泰讲自由平等、狄德罗讲理性崇拜。康德一句话说得好,法国启蒙主义归结成一句话,人和人的智力、财力、能力天差地别,但是差距再大,一个人也不能决定另一个人的命运。这是现代民主社会的文化基石,这是一人一票制的哲学基础。

    再看鲁迅的“铁屋”启蒙,会不会有人怀疑启蒙者的权力?怎么肯定世人皆醉我独醒?谁来判断什么状态是醉、什么状态是醒?

    关于鲁迅的“铁屋”比喻,有三种不同的解释:第一,隐喻了整个现代中国文明的解放史,第二,“五四”过去一百年,需要继续启蒙的精神,第三,要用现代民主观念来反思“五四”的启蒙。

    鲁迅与几个女人


    甘愿被旧文化束缚

    鲁迅两性关系不像同代文人那么复杂,但身边女人对他一生影响巨大。

    第一个是他母亲。鲁迅尊重他的目前,一再说她是他的启蒙老师。

    第二个是朱安。鲁迅25岁结婚前想取消,但母亲不同意。鲁迅必须从日本回来结婚。有人后来问鲁迅,你的婚姻是什么情况,鲁迅说朱安女士“不是我的妻子,她是我妈妈的媳妇”。说这话,鲁迅也是半个阿Q。

    虽然婚姻上甘愿被旧文化束缚,但并不处于昏迷状态。人在很多情况下没办法,但是他不希望别的人也这样。

    最早的启蒙思考

    有一篇叫《我之节烈观》,在《彷徨》的《祝福》之前就体现了。

    “节”。一个男人在政治上、文化上、学术上丧失了他原来坚持的原则,才是“晚节不保”。可是在女人身上,“节”不指思想行为,专门指身体。

    “烈”就更不公平。只有誓死保卫身体贞节的女人,才能叫“烈女”。这套语言系统非常男性中心主义,充满性别偏见。

    鲁迅说,道德应是人人能遵守的美德;如果是少数人才能遵守的美德,那就不叫道德,这是一些人特别的美德。道德应当是适用于每个人的,是每个人都可能做到的。他就是从最简单的道理,指出中国人要遵守的礼教是荒谬的。

    好在有许广平

    鲁迅“肩住了黑暗的闸门”,克己复礼,孝敬母亲,守着媳妇。在北京八道湾买了两进四合院,和周作人合住后,还要面对弟媳羽太信子。

    周氏兄弟虽性格不同,但都有志文学,都有大才,感情一直很好。可是,某一天,两兄弟吵架了,鲁迅就搬出去了,回来拿东西时又吵了一次,从此两兄弟不见面。周作人后来做汉奸,在北平写了很多回忆鲁迅的文章,却从来不提这件事。鲁迅也从来不提这件事。到底发生什么事情谁也不知道。

    比较多的猜测是,鲁迅可能冒犯了羽太信子,使得两兄弟反目。此事没有证据,只是文坛八卦。这两兄弟都是何等人啊? 一定是涉及极严 重的私隐、伦理、感情和尊严,两位文坛大师才会彻底翻脸。不管怎样,与女人的关系,影响了鲁迅的生活。

    好在他最后有许广平。鲁迅和许广平是师生恋。如果放在今天,鲁迅也会很惨:他和夫人住在一起,又和女学生好了,频繁通信,还因女学生支持学潮。

    后来,鲁迅搬到厦门,不让母亲、朱安去,但和许广平一起南下。许广平和他去广州同居,仍不是他公开的爱人,不是他的太太,只是他的助手。

    想想看,这件事情要是发生在今天,在网上被人揭露出来的话,网民会怎么形容?思想界的领袖,文坛大师,却……事情后来是用最通俗的方法解决的,许广平怀孕了,他们才承认是夫妻。

    鲁迅去世以后,官方也承认许广平是他正式的太太,鲁迅的稿费归许广平,他的全集也是许广平来编。因为许广平是广东人,所以介绍鲁迅来香港,引发了香港文学的出现。



    非独立行为能力者请勿入内。本文纯属一个毫无远见和真才实学的小小房地产行业HR从业者的愚昧见解,仅供讨论。

    以上文字,未经许可,谢绝转载。欢迎转发,谢谢。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鲁迅是狂人还是阿Q?(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orby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