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苗苗读书会51期读古诗“《无衣》超燃战歌,鼓我王军”

苗苗读书会51期读古诗“《无衣》超燃战歌,鼓我王军”

作者: 苗苗健康美学DS | 来源:发表于2024-07-27 23:13 被阅读0次

【作者:健康美学导师-苗苗】

 

这首《无衣》出自《诗经》里的《国风·秦风》。顾名思义,这是一首秦国的民歌。当时的秦国处于现今陕西、甘肃等地,民众骁勇善战,舍生忘死,有着悲歌慷慨的风俗。

  东汉的历史学家、文学家班固就形容秦地“其风声气俗自古而然,今之歌谣慷慨风流犹存焉”。

  鼓舞士气,出战前的战歌。两军对垒,在冷兵器时代,依靠的就是士兵的数量、武器的精良、粮草的充沛和指挥者的鼓舞谋划;前面三种是客观条件,最后一种就是精神智慧的力量,缺一不可。其中,调动斗志、鼓舞士气,尤其重要。

  古代兵法里有个哀兵必胜的说法,来源是《道德经》第六十九章:“裾莫大于轻敌,轻敌几丧吾宝,故抗兵相加,哀者胜矣。”意思就是交战时,悲的那一方,更加容易战胜对方。《无衣》就有着这种点燃情绪的效果。

  “岂日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谁说我们没衣穿?我与你同穿长袍。君王发兵去交战,修整我们的戈与矛。我跟你同仇敌忾。

  “日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泽”,也就是内衣,类似于今天的汗衫。

  谁说我们没衣穿?我与你同穿内衣。君王发兵去交战,修整我们的矛与戟。一起出发去杀敌。

  “岂日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裳一般是指下衣,在这首诗里,是指战裙。

  谁说我们没衣穿?我与你同穿战裙。君王发兵去交战,修整我们的甲胄与刀兵。跟你一道杀敌共同前进。

  《诗经》的民歌风格就是重章叠句,不断加强情绪。说什么没有衣服呢?我们分享彼此的长袍、内衣、战裙。从同袍到同泽、同裳,这意味着亲密无间,生死与共,这代表着高度的信任。

  同仇、借作、借行,从激烈的情绪,过渡到行动,再到行动的坚持延续,充满了气概。

  像这样的战歌,是要吼出来的。众口同唱,在战场上,激励将士们奋勇杀敌。每一次的故意反问,都是一把熊熊燃烧的火炬,投到浇油的干柴上,群情激奋,越烧越猛。

  一起打过仗,经历过生死,最能培养男子之间的深厚情谊。在战场上,刀枪无眼,随时随地都可能被敌人杀死,血溅三尺。生命处在如此凶险的环境,战友就是最坚实的依靠。当你出击时,你需要战友的掩护,不让敌人围攻你;当战友杀敌时,你保护他的后背,不让敌人偷袭他。

  当指挥者带头喊出:“岂日无衣?”士兵们回应:“与子同袍。”

  我们可以想象,那一刻,这些士兵们从彼此的眼神、声音传递到内心,胸口涌出一股力量的暖流,既悲壮震撼,又深情厚谊。这种有人与自己并肩作战的勇气,令他们无所畏惧。

  有了战友的激情作为坚实的后盾,还需要进一步的崇高信念。王于兴师,意味着我们的战争是正义的战争,而不是师出无名的不义之战。

  战争是残酷的,杀人是可怕的。戈、矛、戟、甲兵,都会染上鲜血。自己,也很有可能牺牲。生命如此宝贵,只有有意义有价值的事,才值得付出。

  因此,“王于兴师”代表着最高的价值观,干戈刀戟这些杀人的武器,是为了保家卫国的目标而动用,是为了正义出战。没有合情合理的正当名义发动战争,那就是不道德的、邪恶的。

  当指挥者高喊“王于兴师”,下面的士兵回应:“修我戈矛。”

  有了战士们的团结一致,上下一心,有了战斗的正义旗帜和信念,水到渠成,就有了最后的坚定行动。

  《诗经》里有很多谈论战争的诗,有着明确的态度。除了《无衣》

  这样的鼓舞之歌,还有《伯兮》《君子于役》等篇章。

  这些诗篇,有的反映君主的穷兵黩武,表达强征服役的痛苦;有的歌颂捍卫家园的正义,批评非正义的侵略···都特别直接而真实。

  “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至哉?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

  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君子于役,不日不月,曷其有?鸡栖于桀,日之夕矣,羊牛下括。君子于役,苟无饥渴?”

  这就是以女子口吻,在表达着思念哀怨。她的丈夫是个服役的士兵,她不知道丈夫随军作战到了什么地方,也不知道丈夫什么时候才能回来。征战需要成千上万的士兵,就意味着有成千上万的征夫在外厮杀,而他们的妻子在苦苦守候着。养的鸡回到窝里了,太阳也落山了,放牧的牛羊也下山了。但她们的丈夫在外漂泊,肚子吃饱了吗?

  面对战争,我们的古代先民,心里也有一把尺子,去衡量具体的对错是非黑白。

  从文学表达的角度来看,《诗经》代表着我们最正宗的文学传统:

  不管是家事国事天下事,还是闺阁征夫的悲伤痛苦,不管是青年男女的爱慕告白,还是对时政的讽刺批评,都是文学的组成部分;从慷慨悲歌到浅吟低唱,从“关关雎鸠”到“无食我黍”,都是人们最真实的爱与恨。

  这首从军出征的鼓舞之歌,特别能够感染人的情绪。真情实感,永远是文学最动人的原因。

相关文章

  • 军训

    秦军战歌 秦风·无衣 出自《诗经》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

  • 《诗经》133.国风•秦风•无衣

    《无衣》是秦国的军中战歌,表达兵士间团结友爱、同仇敌忾的情谊。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 英雄战歌

    英雄战歌新手攻略---超好玩的卡牌游戏 英雄战歌新手攻略英雄战歌 英雄战歌 英雄战歌是一款集换式(TCG)卡牌手游...

  • 2020-12-25

    中原焦点团队祝澜 1094天 2020-12-25 昨晚,我认真得参加了王军老师带领的读红皮书的读书会,收获颇...

  •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不抛弃不放弃,感动三国六大瞬间

    《秦风·无衣》是《诗经》中著名的爱国诗篇,它是秦人抗击西戎入侵的战歌。在这种反侵略的战争[http://jingl...

  • 17天

    【燃梦行动.阅读】 我是郭苗苗 我在坚持“燃梦行动”! 目标虽远,持行必至! 持之...

  • 18

    【燃梦行动.阅读】 我是郭苗苗 我在坚持“燃梦行动”! 目标虽远,持行必至! 持之...

  • 读毛超老师《核心素养背景下部编语文教材古诗词教学策略初探》一文(

    读毛超老师《核心素养背景下部编语文教材古诗词教学策略初探》一文。 读毛超老师《核心素养背景下部编语文教材古诗词教学...

  • 赠师颂

    赠师颂 蚕不吐丝无衣织,秋风不燃何来红? 纵把蚕丝来编书,无...

  • 中国最古老的战歌:《诗经》之《无衣》

    这首诗流传于三千年前的秦国地区,秦国地处偏僻,蛮荒而贫穷,由于自然环境的影响,加上与当时的游牧部落接壤,为了保家卫...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苗苗读书会51期读古诗“《无衣》超燃战歌,鼓我王军”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kmbh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