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悉达多》其实是第二次看了,电子书的感觉和实体书感觉不一样,有些地方不知道是记忆偏差还是版本原因,感觉内容都不一样了。当然也可能是关注点不一样了吧。
虽然悉达多最终成为了一个近神的存在,在我看来这还是关于平凡人类人生的故事,只是有的人走的没有那么远。要么停留在第一阶段成为了宗教或者其它主义的信奉者和追随者,永远不能得道或者升仙,但好在有信仰便可安于一种方式活着,不纠结也能在自己的小宇宙里安宁。更多人停留在第二个人阶段,沉溺在俗世里,醉心于酒色财气。时间久了觉得不够刺激便走向极端,要么赌博要么用其他疯狂的方式面对世人。极少数的人能踏入第三阶段,踏入那条河流。经历里磨砺与波折后,参透自己的人生,也清明的看透世间事,心怀他人的人便可闪着神性的光芒。
因为自己选择了独自面对世界的方式,时常被人关怀。我往往戏谑回应到:“我就是一个在世间修行的人。”那么我是嘛?我想还真的是的。只是我站在第二阶段与第三阶段的交汇之处,已经徘徊了太久。是向前一步还是后退一步的契机还没有到来,也有可能因为我的怯懦我永远无法抵达河流,若如此也只好这般,承受来自两个阶段的烦忧,却都达不到极致,在哪里都格格不入。
最近看书很少,这一个月完整读的暂时只有这一本短短的书。似乎一旦被俗世所扰,面对一些诱惑之时的我,时常都是如此的。静不下心来读书,各种思量也扰的不能安睡。
算算时间在北京已经过了三年多了,算是适应了嘛?感觉如果只是生活的话,在城市里基本在哪儿都一样。未来会走向哪里呢?是否有可能在这个我根本没有期待过的城市过一辈子?我人生到底是场寻找之旅还是发现之旅?大概已经到了该抉择的时候。
今天看到楼下一群老人欢快的乘凉聊天,目测没有下七十岁的。一个背影清瘦头发花白的奶奶开心的说:“我最爱玩了,疯子一样,一天我能逛仨公园。”听着她特有精气神的声音,我也好像心情轻快起来了。老人好在拼命的玩呢,即便面前的路不长了,却也是蜕变后的悉达多一样,孩童般的对一切好奇,生机勃勃的感觉。也许只有老人参透了人生后,才能这样珍惜时间。
我好像没有以前珍惜时间了,有时也对自己不守信用了。说好了每天散步锻炼身体什么的,会被天气和生理周期影响,最后不了了之。也懒得给自己打气,有时颓废起来,一天除了吃饭就是睡觉,饭也对付的吃吃而已。这样一来外面的好天气或者什么活动就这样真的跟我一毛钱关系都没有了。
我好像更爱自己了,但没有更爱生命。我想要的是什么?当我闭上眼睛的时候,我大概知道我的憧憬是一片偶有访客的寂静之地。在一个地方由我掌控,自在有序的生活着。是可以遇到还是需要亲手打造,我并不知道,也不知道会不会实现。其实这也是悉达多里描述的生命轨迹吧,即便目标明确也未必能达成,放下了执念亦可遇到。那天看到知乎有人探讨“积极”是不是正常的,有个人回答的很好,积极和消极其实都是对正常的偏离,本来谁也不比谁优秀。真的是这样吧?虽然这个时代太多人弘扬积极,可是在非自己可以掌控的地方或者在别人身上积极,确实是荒谬。
而我,有时积极有时消极,有目标也还在迷惘。唯一确定的是,我要继续走。
![](https://img.haomeiwen.com/i15435482/b31c97751409d7b2.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