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洛伊德遇见佛陀》:学会控制欲望

作者: 肯定没吃饱 | 来源:发表于2019-02-28 13:39 被阅读4次
《弗洛伊德遇见佛陀》:学会控制欲望

在看见喜欢的东西,比如诱人的薯饼,可是刚好没钱,而你又特别饿特别馋……反正不管什么原因就是想吃它的时候,你会借钱或透支花呗去买它吗?

好吧,其实是我爱吃薯饼,而我也是那个会选择想办法借钱去买来吃的人。因为我真的真的很想吃,也真的真的很爱吃。如果你一定要问我为什么,那我也会非常想反问一句,那些个说“喜欢一个人不要理由”的甜言蜜语你都信了,为啥还偏跟我一个只想着满足个人爱好的小孩过不去。

以上的怼呛主要来自于爷爷奶奶辈的疑惑,在他们这辈人的看法来说,就是小孩子不能惯着自己,不能过于想干啥就干啥,要懂得知足,要省吃俭用,要吃苦耐劳,要克制克制克制……

行吧,可是我想吃个薯饼,为什么就非得克制?我只吃一个,也就仅此一个,一为解馋,二为饱腹。我又没有倾家荡产只为买上一整家商店的薯饼,那这个克制的意义又在何处?

我只知道,如果我不满足自己这一刻的食欲,接下来的一天我都会对薯饼想念不已,直至下班。

这又何必呢。

所以说,在面对欲望的时候,你会选择怎么做?

《弗洛伊德遇见佛陀》的开头,纳西鲁丁疯狂地往自己的嘴里塞辣椒,吃的自己鼻涕眼泪流个不停,但是他坚信,自己继续的“自我折磨”,能让他找到自己想要的甜辣椒。

说纳西鲁丁你们可能不熟,但是说到阿凡提了可能就有不少人眼熟了。没错,这两个名字是一个人的,纳西鲁丁经常以见微知著的小故事闻名,这个例子主要说的是,想要满足欲望就得吃苦,但是这个吃苦在实行人看来并非痛苦,而是一种理所当然的代价。

佛家所言之“苦”,是“持续不断满足欲望的努力”,与人们平日的理解有所误差。说到佛教,我们的印象里全是清新苦欲的画风,吃的是素斋,穿的是僧袍,独立于世。然而信佛并没有让他们得到救赎,修佛让他们得不到正常的生活,反而身体的健康和精神的健康也都岌岌可危。

有欲望并非是件十恶不赦的事,因为人只有在有了欲望的时候才会开始有所作为,有所行动,文明也因此得到一定程度的推进。虽然文明在一定程度上压制欲望的膨胀,但是却并不能将这股主动的力量完全灭杀。

人生而就有欲望,消灭是不可能的,那还是合理运用控制更为合理。

比如我们想要钱,那就想办法工作挣钱——这就需要相当的控制力,而不是让人打消得到钱的渴求。

弗洛伊德的书大多都是引用生活中例子的类型,他善于观察,也善于整理归类。生活中的小事也能让他分析的有滋有味,趣味横生。之前看过弗洛伊德的《刻意回避》,里头他和朋友们的互动也是非常有趣了。这次在图书馆看到了这本书名带着老弗名字的书就借了下来,期待在接下来的阅读能得到更多的感悟~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弗洛伊德遇见佛陀》:学会控制欲望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kphu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