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小时候一直非常羡慕那些行走天涯的人,只要是什么人跟我说,他去过很多地方,不管有没有成果,我都是一脸的羡慕。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里,这可是先贤之言呀。
现在自己在外地,没有走多少地方,不过也算是在大都市呆;前不久我听了一句让我特别震惊的话:
“一头牛走完太平洋大西洋还是一头牛。”
这是一个常在外出差的朋友的妈妈常常打击她的一句话,听了之后让我有很深的感触。
细细思量了下,发现这句话真的是很有道理。
2
公司有位同事,家里很穷,很小的时候就在外打工了,南方到过广州直达海南边界,北方到过沈阳长春,西部到过新疆,说起来满满都是故事。
最初他到我们公司的时候,我对他是深深地敬畏,心想这么小的年纪就走南闯北,见识很多,做事情肯定是没话说的。
哪知真不是那样。
有一天我出去了,回来的时候发现办公室的百叶帘拉坏了,一问才知道,是他拉坏的。他的 理由是,以前没有拉过,不知道怎么拉就拉坏了。
这还是小事情,看他在QQ上面跟客户聊天,客户发过来一个远程请求,结果他什么都不懂。
更严重的事情是一起去见客户,最起码的礼貌都不懂,我在旁边是急死了。
这样的人做销售肯定不可以,深聊之后才知道,走过那么多地方,都是从一个工厂到另一个工厂。
他是广西的孩子,先是去了广州的工厂,然后转到上海,后来又到东北西北,每年都在换城市换工厂。
走过了祖国的大江南北,去过了那么多繁华的地方,却是从这个城市的井底到了那个城市的井底,从来不曾抬头看过城市的天空,他的解释是没有时间没有条件。
我的好姐妹,家庭独生女,人生两大爱好就是旅游和美食,每年都会出国一次,国内的更不用说。
每次跟她在一起,听他不断讲各地的美景美食,真是羡慕嫉妒恨啊。
我很喜欢那些历史古迹,每次她如果去了一个地方,都想询问下我向往的那些古迹的真相。
那年她去西安玩了半个月,我问她武则天的无字碑,他说忘记了。
我问她有没看过大雁塔里的舍利子究竟什么样?她反问我,舍利子是什么东西。
只是提起那里的美食,滔滔不绝,也许个人的欣赏点不一样。
我只是在想,去一座古城,却不了解它的文化,那不是白去了。
我有位联系了十多年的网友,十多年前就去了国外,一直在国外打工,应该说是已经习惯了国外的生活。
他是在船上工作的,真的是飘过了太平洋又有游过了大西洋,以前的我对于这样的经历真的是羡慕得要死。
前不久他回国在家呆了一段时间,偶尔在网上沟通了下,我的想法是链接到这样周游世界的大咖,一定可以学到很多新的思维。
我记得十多年前,我刚来武汉的时候,那时候的观念很守旧,当时的他因为一直在城市里自己做生意,教会了我很多新的思维方式,那时候他就是我的人生导师。
十多年过去了,我一直呆在一个城市,为了不落后不断学习,对于所有互联网上的事情充满了好奇。
我以为出过那么多远门的他应该会有更多的新潮思想,毕竟我们现在很多思维方式都是从国外学来的。
哪里知道他还没有我知道的多?走过那么多国家,对智能化只知道这三个字,说起个人万物互联这样的概念更是觉得不可思议。
我终于明白了,这些年他一直都在忙着挣钱,他的心里眼里都是钱,的确是挣了很多钱,也是因为这些钱,让他甚至都没有时间看一眼迪拜那湛蓝的天空,更不用说看一眼互联网层出不穷的资讯。
3
相反的却是另外一类人,生在一个小城市,却通过一根网线链接掉了整个世界。
大家熟悉的剽悍一只猫,原来只是一个二线城市的老师,通过一支笔链接了外面的世界,现在是互联网的人人皆知的大咖。
著名诗人余秀华,本来只是个乡下妇女,因为爱好写诗,现在成了家喻户晓的诗人,从此开辟了一条通向世界的路。
更让我感到佩服的是前不久大家熟悉的网络作家范雨素,只是一个保姆,因为爱读书写字,他的人生也开始走向世界。
这些人,他们在出名前,脚步没有走多远,可是他们通过书籍网络让自己的思想走了很远。
想起了那句广告:思想有多远,你就可以走多远。
也想起了多年前喜欢的一句话,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那是我多少年的梦想。
现在终于知道了,用脚走万里路没有任何用,用心走万里路才有用。
很喜欢作家毕淑敏的一本书《世界如锦心如梭》,她环游世界一趟,用心感悟世界各地风土人情,最终通过一趟旅行让自己的人生有了升华。
古代徐霞客用脚丈量了半个中国,力求“达人所之未达,探人所之未知”,终于完成了著名的《徐霞客游记》。
不是说我们这些凡人都要想象毕淑敏徐霞客一样,到世界走一遭就出书立著。
可是我们可以做到的,不管是为了生活还是为了旅行,到哪里都启动我的大脑,带上我的心灵,感知这个多变的世界,扩展自己的见识,从而为自己的人生开辟一条条新的捷径。
最怕的是跟我那个朋友母亲说的一样,像一头牛一样,走完了太平洋大西洋还是一头牛。
你的视界决定这你的世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