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选择的悖论》读书笔记

《选择的悖论》读书笔记

作者: 饶水伊人 | 来源:发表于2023-06-26 06:23 被阅读0次

《选择的悖论》告诉我们,如果我们的选择更多,我们就更难以做出选择。

这是有实验证明的,这个实验设计得特别巧妙,他们找来很多大学生,告诉这些学生要一块儿测评一下巧克力,看哪种巧克力好吃。然后把他们分成两组,其中一组人就只让他们吃六种巧克力,让他们尝一尝这六种巧克力,尝完以后告诉实验员哪个好吃,哪个不好吃;另一组人给了他们三十种巧克力,他们要吃三十种巧克力,最后告诉实验员哪种巧克力好吃,哪种不好吃,但实际上这个实验跟巧克力的评价无关。

做完测评以后,实验员问他们:你们觉得巧克力味道怎么样。你会发现,只吃了六种口味的这组,绝大部分人更喜欢这些巧克力的口味,而吃了三十种巧克力以上的人就已经觉得恶心了,说这些巧克力不怎么好吃。然后在给这些受试者结账的时候(因为他们参与实验,需要给他们付一些钱),就问他们愿不愿意拿巧克力抵这个钱,最后发现,只吃了六种巧克力的这一组,绝大多数人都接受了巧克力作为酬金,吃了三十种巧克力的这些人都不接受,因为觉得恶心了。

这就是《选择的悖论》里的一个特别有意思的实验,你会发现,可选择的对象过多以后,我们会很难做出选择。选择是会消耗力气的,选择得多了,人就没劲了。如果你装修过的话,你就会知道,装修最累的事不是盯现场,而是挑东西,比如用这个开关还是用那个开关,用这个插头还是用那个插头,用这种灯具还是那种灯具,这种挑选的过程是极累的一件事。更多的选择会降低愉悦的感受。

还有一个问题是选择理论相关的问题。有一个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叫赫伯特·西蒙,赫伯特·西蒙研究人们是怎么做出决策的。

他把人分成两种,一种人叫作最大化者,还有一种人叫作满足者。什么叫最大化者呢?就是我今天不挑到一个最好的,我就吃亏了。

比如走过这片玉米地,让最大化者挑一个最好的玉米,他会觉得这个不能下手,那个也不能下手,这个比较大,我得记住它,但是万一待会儿有更大的呢,然后接着往前走,一直走到路边,最后发现什么都没摘到,这种人叫最大化者。

有很多人是最大化者,他们总是希望能够权衡利弊,找到一个最优的选择,所以一路上就要看,一个个地挑选。另外一种人叫作满足者,满足者就是看到这个玉米不错,行,就它了,就挑选结束了。

最好的方式是让自己在这两种心态之间调整。要知道无论是最大化者还是满足者,最终都有可能会失望,都有可能会造成遗憾,这是一定的,因为人生就是这样,总是会有缺憾的,所以你要能够平衡这件事。

相关文章

  • 《清醒思考的艺术》读书笔记(第三篇)

    这里是《清醒思考的艺术》读书笔记的第三篇,介绍书中的第21~30条理论。 21)选择的悖论 选择太多反而没得选择。...

  • 《选择的悖论》—读书笔记

    现实社会这样子的,物质越来越丰富、思想越来越丰富、信息越来越丰富,我们需要面对成千上万的信息,因此出现了一个概念“...

  • 《选择的悖论》读书笔记

    《选择的悖论》读书笔记 巴里·施瓦茨 塞亚·柏林:自由分为消极自由和积极自由。消极自由是一种“不做”的自由,人们有...

  • 选择的悖论

    背景:培训第一天,早上9点到晚上9点。 在今天的课程中,讲到了如何设计需求调研表提高调研的结果呈现效率的原理,其中...

  • 选择的悖论

    选择多是进步的标尺。有所选择是将我们与计划经济和石器时代区分开的东西。是的,有所选择令人幸福。但这也有一个“度”,...

  • 选择的悖论

    我最怕有选择困难症的朋友,他们买一个东西可以对比半天,最后还有可能挑来挑去就不买了。 我一直以为这类朋友是慎重体现...

  • 选择的悖论

    关于作者 巴里·施瓦茨,美国顶尖文理学院沃斯莫尔学院的社会心理学教授,曾经四次登上TED的演讲台,有将近1000万...

  • 选择的悖论

    选择的悖论 选择过多了也让人头疼,这就是选择的悖论。 选择多是进步的标尺。有所选择是将我们与计划经济和石器时代区分...

  • 选择的悖论

    自从Kindle在中国上市,很多人就在纠结要不要入手一台,但纠结的程度和内容很不一样。有的人纠结的是,已经有了一个...

  • 选择的悖论

    市场上产品的种类越来越多,各行各业都在不停的推陈出新,初衷是为了能够为用户提供更多更好的产品选择,让他们能够选择到...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选择的悖论》读书笔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kuwy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