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学的熟读并背诵全文,到中学时做课后习题,再到大学自己去复习课本,我们学习的方式一直在悄悄的改变。
那么学习的方式,有哪些呢?
学习的方式,总结起来有三种:
一、学院式学习
这种方式的主要特征,是在知识量上做功夫。就像我们上学,一直是在学习一些基础的知识,增加我们的知识量。
这时候考试的内容,就是我们学习的内容。只要我们将知识牢记,就可以考一个满分。
二、经验积累式学习
毕业后发现,学习的内容,在现实生活里,根本没有办法直接落地,需要我们自己动手去实操。
去解决一个又一个问题,慢慢的就会积累一些,解决问题的姜堰方法。这些方法在课本里,要么没有,要么就是被概括化了。
三、深度思考式学习
每个遇见的问题,都不会是新问题,必然是曾经经历过的,也或者是别人经历过,并已经总结经验的。
遇见问题后,思考的是问题而本质是什么?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
在自己的大脑里思考,是否曾遇见过,或者学习过相关问题的解决方法。然后根据曾经经历过的,制定解决问题的办法,然后去解决问题。
在解决完问题后,再去总结去问题的思维模型,加入到自己的知识库里,等在下次遇到类似问题,就可以更好的解决。
以前觉得第三种学习方法,深度思考式的学习,是最好的。但随着学习的深入,发现任何情况下,都需要这三种学习方法,它们没有高下之分。
最开始学习一个领域,就需要不断地了解这个领域的基础内容,这是一个知识量积累的过程,也是学习一个新领域,必然要经历的过程。
然后用学习的内容,去解决领域内遇到的问题,就是在积累经验,是学习的第二种方式。
这是在运用自己的学习的内容,在使用中学习,了解这些知识是正确、有用的。
最后树立正确的领域观念后,去不断学习总结,领域内的思维模型,甚至运用其他领域的思维模型,去解决这个领域内的问题。
会有人问,那直接用其他领域内的思维模型,去解决问题,不去经历第一、第二的学习方式,行不行?
当然不行了!
你不去了解领域基础知识,不去实际的运用这些,怎么会知道哪些模型是有用的?
其实划分学习的方式,也是不对的。因为这三种方式,其实是交织在一起的。学习思维模型,也是积累知识量的过程。经验总结,也是建立自己的思维模型。
说这么多,就想让自己清楚,现在学习的方式是什么,目的是什么,为了解决什么问题。这样学习的效率,就会大大提高。
学习的目的,是为了解决问题。问题不明确,学的在努力,也是没有效率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