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
第一,金融是什么?
金融的本质有3个要点:首先是,融通资金。这是金融市场最基本的功能,通过这个功能市场可以有效地筹集和调剂资金。其次是,怎么控制风险。在现代金融框架下,影响金融的力量增多,不确定性也增多。最后,金融本身就是风险。“任何一项金融活动都有内生的风险”,如果有人试图消灭风险,把风险控制在萌芽状态,这就背离了金融常识。
第二,金融风险和金融危机。从风险到危机通常会经过几个阶段:个体的风险、局部性风险、系统性风险,再到全面的金融危机。吴晓求曾在《股市危机》这本书中,梳理了世界各国金融危机产生的过程。在他看来,日本和美国出现的金融危机对中国都具有借鉴意义。具体来说,日本在文化上和中国类似,在房地产泡沫的疯狂程度上也很接近。不过,中国没有采取日本的银企合作模式,也就是银行和企业相互渗透、相互持股。在吴晓求看来,必须要把实体经济风险和金融体系隔开,他说,“实体经济的一个行业、产业出现问题,市场的力量会弥补那个短板,金融体系一旦出现危机,将很多年难以再生”。同样,对于美国的金融体系,吴晓求的评价是“有很多的科学性,结构富有弹性,对风险的处置非常好,有很强的再生能力”。比如,美国曾在2008年爆发了重大的金融危机,但在今天,经济仍然强劲。
第三,金融结构将会向什么方向变化。对于这个问题,吴晓求谈到了两点:首先,证券化金融资产的比重会不断提升。他介绍说,中国金融资产规模从最初的不到1000亿,发展到今天的360万亿。“证券化金融资产比重在提升,规模在迅速扩大,这就会改造一个国家金融体系的功能,会使得这个国家的金融体系开始具有弹性——弹性来自于金融机构的改革和调整”。其次,金融业态多样化。吴晓求认为,居民收入增长之后,人们对金融的需求越来越多,多样化的金融业态才能提供多样化的服务。“当1块钱也可以理财时,才是最好的金融服务,企业界能完成(这点),那最好的金融业态就能完成。”
第四,金融监管是干什么的?金融监管就是制定一系列人们的行为规范和准则,吴晓求说,“制订行为规范和准则的目的,是消减金融风险,而不是消灭金融风险”。在他看来,准则很重要,新的金融业态比如互联网金融总是出现问题,就是因为没有制定一个和互联网金融相匹配的、金融风险的衰减准则和机制;同时,中国商业银行发展得很好,就是因为在全球银行业监管标杆《巴塞尔协议III》的基础上,制定了中国自己的框架,有一系列完善的规则。在吴晓求看来,监管永远都应该是一个标准,不能因为市场周期的变化而变化,“央行是维护整个金融体系稳定和安全的,市场监管部门是负责市场透明度的”。
第五,关于金融创新。在吴晓求看来,如何满足客户和实体经济的需求,是判断金融创新的唯一标志,“要看能否最大限度地满足它的需求,而且这个满足是低成本、高效、便捷的服务”。
第六,资本市场是干什么的?有人认为资本市场是融资的地方,吴晓求觉得这种理解很糟糕,“因为这种理解,所以在很多规则就会为融资者、企业服务,投资者的利益永远放在次要位置”。他认为,资本市场最重要的功能是财富管理。这个功能意味着,资本市场的上市公司要有成长性,而成长性显然不会来自于成熟企业。在这个逻辑下,业绩创造历史辉煌的企业“基本上不能上市了,接下来就是慢慢地衰退了”,而那些“处于青年时期甚至少年时期的企业是最好的企业”,虽然有不足和亏损,但会不断地成长。
————以上,就是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吴晓求谈到的,关于金融的6个常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