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募市场每年都会出现不少重点创新产品,比如2019年有公募养老FOF、科创主题基金、中日互通ETF问世。
这些产品要么在投资方向上有所拓展,要么就是在运作机制上跟现有的产品有差别,从而创造出不同的风险收益特征和客户持有体验。因而无论对于基民、机构投资者还是资管机构、财富管理机构,对市场重点产品和创新产品做前瞻,都有非常重要的参照价值。
接下来,我们就借今天的文章,来梳理2020年的产品发行趋势和一些亮点。
……
数量上看,主动偏股型基金是未来两个季度的重点产品类别。
基金公司的待发行产品,以及正在审批中的产品,都会在证监会网站上公示。根据Wind的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全市场大约有400只产品正在等待走完审批程序。下面的图统计了2019年10月份以来基金公司申报产品的大体情况:
单看图表可能没有什么感觉,如果对比下2019年初的情况,可以看到两个时间点上,市场环境、行业环境和基金公司在应对策略上的巨大反差。去年同期,债券型基金占到了接近70%的比例。
首先是主动偏股型基金成为数量上占绝对优势的产品类别。尽管混合型基金下面还有几个二级分类,但大部分产品,包括「灵活配置混合型」都是以股票投资为主。在主动偏股型基金里面,设置封闭期和定期开放的产品也越来越多。
其次是股票指数型产品,除了产品申报数量相较去年同期几乎翻倍,股票指数类产品还有一个明显的特征,就是开始向细分策略发展。尽管指数化投资在国内兴起时间不算长,但头部的几个规模指数已经过于拥挤。
就今年的情况来说,中证指数体系下的行业指数已经进入到了四级行业的产品比拼,比如全指家用电器指数——而中证全指旗下有100多个四级行业。在现有的综合指数、规模指数的基础上进行细分也是一个策略,这两年最成功的产品是华安的创业板50,如今效仿它产品的越来越多。
……
对于新产品,我通常会从两个角度去看,一类是监管层面定义的重点品种,一类是重点管理人申报的产品。
所谓「监管层面定义的重点品种」很好理解,就是监管已经明确发声支持的新品类,比如前两年的FOF、战略配售基金。2020年,显然就要把C位给到MOM,以及尚没有明确时间表的新三板公募。
目前基金公司已经开始积极申报MOM产品,华夏、平安、招商、鹏华都在其中,这类产品预计最快在二季度发行。
重点的管理人,指的是产品募集能力比较强,或者带有一定行业趋势性意义的产品发行机构,比如绩优的权益类管理人东方证券资管、兴全、睿远;在创新、产品类别挖掘方面值得关注的东财基金、华泰资管,等等。这些管理人准备推出的产品,体现的是管理人视角的产品布局方向。
除此外,重点的托管人,它们托管的产品也值得关注。因为基金通常有「以销售定托管」的传统,因此,一些重点托管商托管的产品也值得跟踪,比如头部的财富管理机构招商银行、中信证券等。这类机构通常更清楚客户对于产品品类的需求,那么对应的产品其实可以用来观察客户的需求。
下表是按照上述逻辑梳理过的重点产品:
……
这样梳理完以后,我们就大致有了一个全年的重点品类和重点产品时间表。
大体上,资管机构或者产品销售机构在做全年的规划时,可以重点关注监管驱动的产品类别,以及客户需求驱动的产品类别。热爱买新产品的基民朋友们当然也可以关注。
而2020年的重点产品序列,可以简单归纳为:(1) 带有封闭期的主动偏股型基金,(2) 细分股票指数产品,以及(3)「类固收替代型」品种,或者叫「固收+」,如转债基金、追求绝对收益的量化策略基金,等等。除此外,也要积极关注MOM和新三板公募基金。
事实上,这几类产品反映的是公募市场近两到三年的一个中长线趋势:
一是超配股票资产,进而选择优质的主动管理人,或者指数型产品;
二是「泛基金投顾业务」驱动的基础产品序列,比如华泰、东财旗下的基金产品布局,其实一直是希望通过完善自有的产品线,来打通资产管理到财富管理之间的链路;
三是资管新规后对于固收替代品种的需求,这类产品要获取的是资管市场转型带来的机遇,用净值化+略高于传统刚兑产品的风险和收益,来承接客户对于低回撤、相对高回报产品的需求。
……
总结来说,近两年公募产品条线的变革和创新屡见不鲜,背后隐藏着一些重要的趋势,比如基金管理人的产品偏好体现了行业本身的变迁,销售渠道的产品偏好体现了客户需求的变化,等等。
而公募基金产品线与大众理财的关系最密切,尤其是银行理财子公司的产品线加入以后,整个市场的生态更多元。不管对于资管机构、销售机构还是投资者来说,它都非常重要。
这就是前瞻性地观察基金公司产品布局的意义所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