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觉得写作无外乎多看、多写、多思。
通过近两年多的阅读,品鉴能力大有进步。有很多书都是需要文字和思想达到一定的水准才读得懂。几本经典书都在当年起了个头,就读不下去了。今天重新来读,收获满满,心中那个透彻和舒爽劲,别提有多美了。
比如《尘埃落定》,当初找不到解读的方向。一放就是两年多,期间读了大量阿来的其它文字,越来越喜欢他的叙述风格和行文方式。再来读《尘埃落定》,只用两天的时间就过完了第一遍。
过程中,简直是爱不释手,夜以继日。读完后还沉浸在那种氛围里。书中的尘埃早已落定,我心里的尘埃还一直在翻滚,落不下来。
读书是一个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过程,写作也是一样,一点急不来。
万事开头难。有写作想法过后,我开始有意识的读书。在读书馆浩瀚的书架前,选定最感兴趣的类型,从最浅显易懂的来读。不同的作者,有不同的风格。但大家们共同特点是,行文如流水,简洁大气,观点鲜明,干净利落。一气呵成,浑然天成。
看得多了,有共鸣,开始有表达的欲望了。但总也捉襟见肘,在关键地方卡壳,找不到确切的词汇和语言来描述。就是勉强成了篇,也觉得如流水账,不生动,不形象。
于是开始仿写,用现成的词语和表达方式,写着写着,稍微有点文采,表达也利索了。但自己读来,总觉得缺乏思想内涵,不生动活泛。
遂明白,多读多写,不能只停留在表面,还要取其精华,就是要有深度思考,提出自己的观点。
走到这一步的时候,我停留了相当长一段时间,久久不得其法。原以为写好文字只要掌握足够的文学知识就够了,现在看来远远不够。思想是文字的脉络和精髓,如果这点都处理不好,谈何写作。
不但要平视,也要学会俯视;不但要了解局部,也要看到整体;不但有具象,也要概括抽象。而要有这样的视角,就必须懂哲学、美学、社会学等等知识,还要熟悉历史、了解政治,总之得是一个多面手,才能保证基本的观点不失偏颇。
相比最先学习写作的急功近利,必须多久更一次文以及达到什么样的目的,现在反而更愿意缓下来,去沉淀自己。知道文学的海洋博大精深,必须先提高自己全方位的技能。
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一点不错。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