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婚姻育儿
让什么伴随着孩子:让每个孩子都得到关注重视

让什么伴随着孩子:让每个孩子都得到关注重视

作者: 界外田戈 | 来源:发表于2019-05-09 06:46 被阅读0次

    让每个孩子都得到关注重视

    曾经有位学生,老惹是生非,原来他想以此来引起老师的关注。因为他忍受不了那种被冷落、可有可无的状态。他需要情感的抚慰和满足。教师要把“你在我心目中很重要”这一信息随时传递给学生。“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之中,他就学会了自信。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接受之中,他就学会了爱。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认可之中,他就学会了自爱。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承认之中,他就学会了要有一个目标。”孩子因为有了老师的关爱和重视,他就有种安全感,不再孤独无助,才能健康自在地成长。

    为了让每个孩子都得到关注重视,我着重采用了:

    (1)利用书信进行交流。一些学生或不善于言谈,或有话不敢当面说,或想说却一面对老师就不懂得怎么说,或有些话当面说很难为情,或有些话也不是三言两语能说得清的,那么书信交流不失为一种好的办法。我让学生利用书信谈自己的心里话,我就他们所关心的问题,谈我个人的看法,不是把我的观点强加给孩子,仅供他们参考。只要敞开心扉交流,有话就说,言无不尽,或许有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

    (2)设立优点卡。优点卡,比口头表扬赞赏有更持久的影响。凡是学生表现突出,某方面做得好,我就郑重其事地给学生写张“优点卡”赠予学生。在优点卡上写明优点,并签名、盖章。我发现学生都郑重地收藏,有的用透明书皮夹在书的封面,有的贴在文具盒的内侧,以自我激励。特别是那些一向表现平平的学生,手到老师的优点卡心都乐开了花。真应了大文豪马克吐温所说的“靠一句美好的赞扬我能活上一个月。”

    (2)写爱心便条

    我记得范学德《美国人从小就牛》中有这样地一句话“你很棒!试得很好!再试一次!尽你最大的努力!决不放弃!我为你感到自豪!这是许多美国父母经常对子女说的话,孩子们的自信心和奋斗精神,就是这样被培养出来的。”

    我反思了我们的生活,我们对孩子批评的多,每天一进教室,学生就报告“老师,××怎么啦”“××,干了什么”,全是缺点、不足和抱怨。老师自然也是批评的多。平时检查孩子什么的,也是查找不足,指出缺点的多。总之,批评要比表扬的多得多。这一点,与我们的传统观念有关,我们一般认为“缺点不得不说”,说了才让孩子们明白错在什么地方。于是,天天讲,时时讲,结果,孩子们越讲越糟,越讲越没有信心,越讲越没有好心情,越讲优点越少了。

    过多的批评,只会坏了本美好的心情,只会打击人的积极性和自信心。这一点也已逐渐引起了我们的警觉。因此,我每天都告诉自己要尽量少批评或不批评孩子,多寻找孩子的优点,强化他们的优点。

    黄飞槟同学学习一般,一次,他病了,发烧头痛,输液,上不了学,当他听说下午要考试时,病情有了好转,他坚持要到学校参加考试。他母亲只好带他到学校。他母亲说:“飞槟硬要来参加考试,说要考试了,他要抓紧学习。”我听了很感动。他对学习有责任感。责任感是最重要的!一个富有责任感的人,做什么都能成功。我特地在班上表扬了他,他听了我的表扬,两眼发光,自豪之情溢表。

    为了强化表扬的效果,我特地写了张“爱心便条”送给他。我这样写:“一个有责任感的人,做什么都能成功!你就是一个对学习有责任感的人。祝你进步!”

    学生考试得好,学习进步了,作文写得有创意,做了好事,我都会写张“爱心便条”送给学生。他们收到便条都非常开心,有的夹在书皮上,有的贴在文具盒内盖里……以自我激励。他们很珍惜老师赠与的“爱心便条”。 特别是那些一向表现平平的学生,收到老师的爱心便条心都乐开了花。真应了大文豪马克吐温所说的“靠一句美好的赞扬我能活上一个月。”

    乔治·克莱恩说:“赞美的话语永远是世界上最有力的力量。”爱心便条,比之口头表扬会产生更持久的激励作用。一张张爱心便条给孩子们以自信心和奋斗精神。

    这样,利用书信,利用“爱心便条”来引导学生,来肯定他们微小的进步,让学生不断获得持久的进步的动力。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真正的教育是“善于在每一个学生面前,甚至是最平庸的、在智力发展上有困难的学生面前,为他打开精神发展的领域,使他能在这个领域里达到顶点,显示自己,宣告大写‘我’的存在,从人的自尊感的源泉中吸取力量,感到自己并不低人一等,而是一个精神丰富的人。”我想,这也是让每个学生都得到重视的目的所在,我们不能让一个学生掉队,不能让学生精神饥饿情感饥饿。教师应该是学生值得信赖的知心朋友,能为学生提供及时的心理上精神声的帮助,为他们打开光明的广阔的天地,让他们能精神焕发地、信心十足地迈出校园,走向明天。

    ����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让什么伴随着孩子:让每个孩子都得到关注重视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lcio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