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应试教育
从字面上来理解应试教育就是应付考试的教育方式。而教育方式是教育方针、教育政策、教育法律、教育行业从业人员和被教育者及其亲友共同作用的结果。
教育方针是一个国家或政党在一定历史阶段提出的教育发展的指导方针;教育政策则是一个政党和国家为实现一定历史时期的教育发展目标和任务,依据党和国家在一定历史时期的基本方针而制定的关于教育的行动准则;教育法规是调整教育活动和教育行政活动中发生的各种法律关系的规范性文件的总称。主要指有关教育的专门法律、法令、条例、规则、章程等,也包含其他法规中调整有关教育的各种法律关系的规范性条文。在中国,由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和发布的教育法规,称为"教育法律",由国家行政机关制定和发布的教育法规,称为"教育行政法规";由省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和发布的教育法规,称为"地方性教育法规"。
制定教育方针的主体级别高,一般是由政党和国家的最高领导机关承担这一责任。教育方针主要是规定教育的性质、目的以及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教育方针一旦形成就具有了比一般教育政策更鲜明的原则性、稳定性,在某一历史时期,教育方针只有一个。
而制定教育政策的主体级别差异较大,既可以是中央级的领导机关,也可以是地方权力机构和政府部门。教育政策的内容则广泛得多。它可以是有关全国范围内的共同性问题,也可以是某一省市所面临的局部问题。而教育政策却有较大的变通性和灵活性。而且,在现实复杂的教育工作中,可以同时存在多个教育政策。教育政策通常是以一种体系的形式予以表达和发挥作用的。
在我国,虽然大部分教育行业从业人员没有办法参与制定教育方针、教育法规、教育政策,但所有教育行业从业人员都必须按照教育方针,遵守教育法规,执行教育政策,只是,每一个教育行业从业人员都会从自身角度来解读教育方针、理解教育法规、执行教育政策,因此出现钻法规和政策空子的人和行为是不奇怪的,同时,他们所做的一切又会在某种程度上影响教育方针、教育法规、教育政策的制定或者调整。
1995年颁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五条规定,我国现阶段的教育方针是:"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教育法第十九条规定:“国家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制度。
各级人民政府采取各种措施保障适龄儿童、少年就学。
适龄儿童、少年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以及有关社会组织和个人有义务使适龄儿童、少年接受并完成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
第二十一条还规定:“国家实行国家教育考试制度。
国家教育考试由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确定种类,并由国家批准的实施教育考试的机构承办。”
因此,被教育者及其监护人既有接受教育的权力也有接受教育的义务,同时也要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不过被教育者在依法接受教育的过程中以及被教育者的监护人在履行教育义务的过程中对于遇到问题并积极反应也将影响教育行业从业人员的行为以及教育方针、教育法规、教育政策的制定或者调整。
应试教育是我国现行教育制度的实质,以提升学生应试能力为主要目的的教育手段,看重学生的考试成绩,突出学生的背诵能力和解题技巧。
以前这种教育方式体现为填鸭式教育,老师将知识一味灌输给学生,就像养殖填鸭一样,就是在鸭子饲养的过程中,养鸭者用含糖量高的饲料塞进鸭子嘴里使其快速增肥,而鸭子自我觅食和划水生存等能力不是关注重点。
现在发展到老师让学生通过大量做题以及不断模拟考试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老师的主要精力转而放到猜题、押题上,不断研究应试技巧,所有的学习都是为了考高分,也就是说学什么、学多少不重要,重要的是让学生在考试时能考到高分,严重背离了学习的本质。
而家长则不断研究不同招生录取的规则和漏洞,导致学区房价格不断走高,高考移民现象越来越普遍、隐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