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古代文化
辛弃疾:男儿到死心如铁

辛弃疾:男儿到死心如铁

作者: 礼乐文化平台 | 来源:发表于2018-05-21 17:33 被阅读278次

一.少年有勇有谋,立志恢复中原

辛弃疾出生于1140年的山东历城。此时的中原版图被划分为三部分,大约以秦岭淮河为界,北方归金朝,南方归南宋,还有西边的青海、甘肃等地属西夏。

历城其实属于金朝范围,也就是说辛弃疾出生于金朝。他父亲早逝,由祖父辛赞养育长大,辛赞虽在金朝为官,却有着一颗爱国心,一直希望能够和金人决一死战,收复大宋江山。因此常常带着年幼的辛弃疾“登高望远,指画山河”。

这段经历对辛弃疾的影响是极其深远的,他先后于15岁、18岁两次“随计吏抵燕山,谛观形势”,他年少时就两次到燕山观察金朝形势,目的就是“投衅而起,以纾君父所不共戴天之愤”。

也就是说他从少年时,就一心立志于抗金,一心想要恢复中原,恢复北宋的旧江山。

公元1161年,辛弃疾21岁,金主完颜亮私自撕毁宋金停战协定,开始大举南侵攻宋。

我们在写柳永时,曾经提过完颜亮极爱柳词,据传他攻宋的原因之一就是读到柳永《望海潮》中“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时,想要把杭州此等美景置于治下。当然这只是个传说,但是完颜亮大举南侵实为事实。

此时金朝治下的中原百姓原属于北宋范畴,本就对南宋朝廷有着难以割舍的感情;加之金朝南侵,对中原百姓征收战争所需的大量税钱、粮草。两者相加,让中原百姓纷纷奋起反抗。

辛弃疾也是其中一股力量,他集结了大约2000人,开始反抗金朝的残暴统治,但2000人毕竟力量太小,于是他投靠了山东的另外一股义军势力——耿京,此时耿京麾下已有20余万人。

不仅如此,辛弃疾还说服了另一股抗金义军,以和尚义端为首,一起加入耿京麾下。

耿京见辛弃疾有谋略有胆识,就封了他一个文职人员的官位。好景不长,没多久义端盗走了耿京的印信,想要凭着这枚抗金印章从完颜亮那里获取官位。

耿京知道后,十分生气,迁怒于介绍人辛弃疾,辛弃疾也很内疚,他当即立下军令状,誓要给耿京一个交代。

辛弃疾立完军令状,不再多言,上马就去追义端,那时他正直少年,意气风发,又嫉恶如仇,仗义为首,快马加鞭,一刻不停歇,不足三天就追到了义端。

义端吓得连连求饶,辛弃疾没有心软,干脆利落地手刃了他,带回了印章,此事让耿京看到他的英勇气概,十分欣赏他。

那年,他刚刚22岁。

二.千古传奇,活捉叛将张安国

没多久,金朝发生了内讧,完颜亮被杀害,完颜雍执掌了政权,完颜雍继位初始,对南宋采取保守策略,着手跟南宋讲和,并下令只要抗金百姓放下武器,一律不予追究。此时耿京麾下很多将士起了撤退之意。

辛弃疾深谋远虑,他跟耿京说,只凭他们抗金是远远不够的,不如归顺南宋朝廷,依靠朝廷的力量一起抗金。耿京听取了他的意见,逐步稳定军心,并命辛弃疾亲自前往南宋朝廷进行谈判。

南宋朝廷听闻耿京率众归顺,也十分高兴,宋高宗一一封了他们官职,辛弃疾完成任务开始返回。

然而在归途中,噩耗传来,叛降张安国趁耿京睡觉之时,将其乱刀砍死(情形大概跟《三国演义》里描写的张飞被杀差不多),然后凭此投靠了金朝。义军没有了将领,人心开始涣散。

同行的人员纷纷认为此时他们在外,难以弄清义军内部的真实情况,应先返回南宋朝廷,分辨真实形势后再为耿京复仇。

辛弃疾大怒,坚决不肯,他认为此时回头投靠南宋朝廷,一来失去将领,没法向南宋朝廷交代,二来对不起耿京长久以来的信赖和提拔。他当即向跟随所有人员问话,有没有人愿意跟随他去金朝军营为耿京复仇!

随后他挑选了五十位勇士,带领他们纵马奔向金朝军营。

此时张安国正在金朝军营内喝酒庆贺,酒酣饭足之际,有小兵传话说,“营帐外有个大汉,说是你原先的战友,想要见你一面。”

张安国喝的半醉,而且此时又在金朝军营之内,此处军营有五万人看守,自认为没有危险,于是晃晃悠悠的出了营帐。

Image

辛弃疾见他出来,喝的半醺,气的眼都红了,他不愿与安多言,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拦腰抱起他,把他扔在马背上,立刻带人撤退,他们早已做好突袭的准备,此时速度更是惊人,等金人反应过来,上马追赶时,他们早已不见人影了。

从金朝军营到南宋朝廷路途不算近,好在当时消息传达不及如今这般及时,一个电话,哪怕你在千里之外,也能调兵遣将捉拿归案。

辛弃疾凭的就是消息不能及时传达的时间差,他一刻不敢停歇,连夜狂奔数千里,马不停蹄地赶往临安,将张安国活捉到朝廷之上正法,为耿京报了血仇!

以五十人勇入五万人的军营,这样的英勇和果断,也不输小说里描述的“张翼德于百万军中取上将之头”的传奇,那也是辛弃疾一生中最光辉的岁月。

那一年,他才23岁。

三、组建传奇军队“飞虎军”

辛弃疾“活捉张安国”震惊了南宋朝野上下,洪迈《稼轩记》中这样记载,“壮声英概,懦士为之兴起,圣天子一见三叹息。”连皇帝听闻后,都要“三叹息”,可见其震撼程度。

辛弃疾瞬间成为朝廷官员议论的焦点人物,作为一个年轻人,这无疑是一种肯定,是一件值得骄傲的事情,然而辛弃疾不知道的是,从这时开始,他立志抗金,想要报国的愿望再也没有实现过。

尽管宋孝宗上任后,表现出积极地抗金决心,辛弃疾也兴致勃勃地上书了《美芹十论》,提出了卓有成效的军事建议,然而南宋朝廷内部官员早已习惯了偏安一隅,积弱积贫主和占据了主导力量。

而北方完颜雍在过渡完初期的求和期后,开始对南宋采取强硬手段,南宋“隆兴北伐”失利后,被迫与金朝签下了备受耻辱的“隆兴和议”,开始了长达40余年的和平期。

对一个一心想要上战场抗金、恢复中原的主战派官员而言,40余年无战事意味着什么,显而易见了。

辛弃疾在此后40余年间,被调任做地方官,先后调遣将近40次,期间三起三落,三次下野的时间长达21年。

然而无论他的际遇如何不平,官运如何坎坷,他从来不曾放下上阵杀敌、恢复中原的志向。虽然他没有机会再上阵抗金,但他做官也尽职尽责,在每一处都有政绩,关心百姓疾苦,一心一意为民做实事。

由于他有上阵杀敌的经验,他也曾被朝廷派遣平定“茶商叛乱”、“农民暴动”,他在湖南当安抚使时,发现地方军队腐朽不堪,他上书朝廷想要重新组建军队——飞虎军,以保卫当地百姓的安全。

是的,你没有看错,辛弃疾也没有穿越,他就是给队伍起了一个到了21世纪仍然潮流的名字——飞虎军。

Image

朝廷准许了他的请求,但是不肯拨钱给他。辛弃疾只好自己想办法来解决军饷问题,也许是他太想要保护百姓,太想要建功立业了,有些措施采取不当,他被弹劾了。

尽管他组建的这支“飞虎军”非常勇猛,不到一年,便“雄镇一方,为江上诸军之冠”,对金朝有着极其厉害的震慑作用,金人称之为“虎儿军”,即这支军队像虎崽子一样厉害。

但是朝廷认为他“功不抵过”,他还是被下野了。

四、鹅湖相会,男儿豪情永在

公元1188年,辛弃疾48岁,这一年他与陈亮会面了。

陈亮是南宋史上一位才华横溢的奇男子,且他是个坚定的主战派,跟辛弃疾的立场是一致的。据《宋史》记载,陈亮“生而目光有芒,为人才气超迈,喜谈兵,论议风生,下笔数千言立就。”

二人相交源于一个共同的朋友——大儒朱熹,他们三人相约于那年冬天在辛弃疾住处——江西鹅湖市会面,然而朱熹因有事耽搁,未能赴约,辛弃疾也身染恶疾,几乎难以下床,但陈亮赴约了,他跋涉八百余里,到了辛弃疾的住处。

传闻那年冬天,气候异常寒冷,大雪纷飞,冷风刺骨,辛弃疾带病起身,亲自迎接陈亮。

二人于风雪中高谈阔论,纵谈天下大势,一起筹谋北伐,可谓一见如故,相逢恨晚。

陈亮在辛弃疾处一呆就是10天,辛弃疾的重病因为陈亮的到来奇迹般的好了。然而引为知己知音的二人再不舍,也总有告别的时候。

陈亮走后不及,辛弃疾就非常难过和不舍,纵马去追陈亮,辛弃疾熟悉地形,走了小道,然雪天路滑,追到芦溪河渡口的鸬鹚林时,车马无法行走,只好借宿到一户农家,夜半听闻有人吹笛,悲从中来,写下了《贺新郎》。

《贺新郎》

把酒长亭说。看渊明、风流酷似,卧龙诸葛。何处飞来林间鹊,蹙踏松梢微雪。要破帽多添华发。剩水残山无态度,被疏梅料理成风月。两三雁,也萧瑟。

佳人重约还轻别。怅清江、天寒不渡,水深冰合。路断车轮生四角,此地行人销骨。问谁使、君来愁绝?铸就而今相思错,料当初、费尽人间铁。长夜笛,莫吹裂。

二人这次会面虽然时间短,可对辛弃疾来说是非常宝贵的财富和经历,从二人的和词能够看出辛弃疾一直以来的抗金决心从未被磨灭,他言“男儿到死心如铁”,真正死而不悔。

《贺新郎·同父见和再用韵答之》

老大那堪说。似而今、元龙臭味,孟公瓜葛。我病君来高歌饮,惊散楼头飞雪。笑富贵千钧如发。硬语盘空谁来听?记当时、只有西窗月。重进酒,换鸣瑟。

事无两样人心别。问渠侬:神州毕竟,几番离合?汗血盐车无人顾,千里空收骏骨。正目断关河路绝。我最怜君中宵舞,道“男儿到死心如铁”。看试手,补天裂。

Image

也是因为这次会面,辛弃疾写下了那首流传千古的《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醉酒看剑,做梦杀敌,传闻他直到生命最后一刻,还大呼三声“杀贼、杀贼、杀贼”,才肯闭眼离开人世。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五、人中之杰,词中之龙

辛弃疾虽一生未能得志,但他为人仗义,英勇无畏,一生爱国,矢志不渝,为国为民,死而后已,是为“人中之杰”

他壮志难筹,抑郁之下开始作词时,柳永、苏轼、李清照早已各领风骚,但辛弃疾凭着一腔孤勇硬是闯出一条道路,他自由挥洒,还丰富了宋词的题材范围,后人称之为“词中之龙”。

辛弃疾少时从师刘瞻,刘瞻是金朝著名的文学家、诗人和教育家,他作诗工于野逸,擅作田园诗,辛弃疾受他指导,也受个人际遇和成长环境的影响,词作风格多样,豪放、婉约、田园皆有大成就,后人把其词作分为三类:英雄语、妩媚语、闲适语。

 英雄语 

他一生波澜壮阔,大开大阖,起伏跌宕,绚丽多彩。

少年时快意恩仇,英勇有谋略,于万军阵中取敌人首级;中老年,始终不忘初心,无论生活、命运如何苛责他,他都一身傲骨傲气,从不低头,活的光明磊落,是为大英雄,大豪杰。他的词作跟随本心,读来豪情万丈,是为英雄语。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妩媚语 

俗话说“英雄难过美人关”,他的美人不一定真的是美人,也可能只是在借美人来代指他美好的气节和人生境界。

他妩媚语的代表作是《青玉案·元夕》,“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梁启超先生评价这首词“自怜幽独,伤心人别有怀抱”。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美人很多,可辛弃疾独爱灯火阑珊处的那一位。你们热闹你们的,辛弃疾独自守着自己的一方净土,高洁朴直,不阿谀奉承,不同流合污,自甘寂寞。

《青玉案·元夕》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闲适语 

辛弃疾在官场浮沉40余年,有21年下野在家,这21年,他就长期居住在乡村,他难以得志的抑郁之情,在接触到淳朴的乡民和自然田园风光时,得到纾解。

在闲适语里,我们才能看到一个生活悠闲、儿孙绕膝、有点小幸福、小满足、小快乐的辛弃疾。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

(溪头 一作:溪桥)

辛弃疾有词集《稼轩长短句》等传世,存词629首,我们透过他的词作,可以看到一个英雄的豪迈、英勇、智谋;可以看到英雄难以得志时的感怀、抑郁、不甘;可以看到百炼成钢的男子化为“绕指柔”时的感性;也能看到一个父亲在田园劳作时的温情。

很多人爱辛弃疾,大概是因为我们能在不同的词作里找到不同的辛弃疾,组合起来,他成为一个智勇双全、品行高洁、温柔感性、才华横溢的迷人男子,试问这样一个男子,谁能不爱呢?

相关文章

  • 辛弃疾:男儿到死心如铁

    一.少年有勇有谋,立志恢复中原 辛弃疾出生于1140年的山东历城。此时的中原版图被划分为三部分,大约以秦岭淮河为界...

  • 辛弃疾――男儿到死心如铁

    他是南宋抗金将领,曾亲率领五十多人夜袭数万人敌营,将叛徒张安国捉拿回建康。 他是著名词人,豪放不羁。其男儿气概和冲...

  • 男儿到死心如铁

    男儿到死心如铁 ——辛弃疾其人其词 今天,让我们走进辛弃疾的世界。 我们为什么要读诗词? ...

  • 男儿到死心如铁

    ——读辛弃疾有感 只道稼轩词豪放, 殊料英雄字字血。 栏杆拍遍志难酬, 男儿到死心如铁。

  • 男儿到死心如铁

    鹅湖相会”已经六年,辛弃疾没有想到当年一别竟成永别。 他在《祭陈同父文》中写道:“而今而后,欲与同父憩鹅湖之清阴,...

  • 男儿到死心如铁

    贺新郎 辛弃疾老大那堪说?但而今、元龙臭味,孟公瓜葛;我病君来高歌饮,惊散楼头飞雪;笑富贵、千钧如发;硬语盘空谁...

  • 男儿到死心如铁

    近日闲来无事,开始读三国志。 文言文很是枯燥无味,但耐下心来,慢慢看,却还能感到几分意致。 读的久了,许多从三...

  • 男儿到死心如铁

    男儿愧到五丈原, 此处英雄曾补天。 最恨一纸出师表, 从此人间无圣贤。

  • 男儿到死心如铁!!!

    我最怜君中宵舞,道"男儿到死心如铁"!!!看试手,补天裂!!! I have the greatest respe...

  • 男儿到死心如铁

    老大那堪说。似而今、元龙臭味,孟公瓜葛。我病君来高歌饮,惊散楼头飞雪。笑富贵千钧如发。硬语盘空谁来听?记当时、只有...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辛弃疾:男儿到死心如铁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ldqj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