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不妨就在今天,请你仔细观察一下,一天之中有多少次因为他人调整了情境而影响你的行为。
调整环境,其实就是让正确行为更容易出现,错误行为更难以发生,就这么简单。
那天看书上举了个例子,一位老师讲课时总有两位同学上课迟到,而且大声喧哗,影响他正常授课。如果想用情景方式改变同学,有很多种方法:
比如老师叫同学来进行一次谈心,讲一下自己的辛苦,希望同学能理解。这种方式可不一定成功,就像我们做家长的很辛苦,你给孩子卖卖惨,孩子才不吃你那一套。
再比如老师可以把教室门关上,迟到的同学不允许进来,就等于在外面罚站。估计就算是这样的惩罚,同学也不一定改变,说不定他们还觉得自己站在外边挺拉风呢。有的同学会有这种心态,还以为自己与众不同,会让别人羡慕,哪怕这个行为并不是正确的,只要他认为自己在那挺酷就可以。
还有种方式就是签名,谁迟到谁签名,这样很容易找出总迟到的人,让别的同学对他们的行为感觉排斥,也让总迟到的同学看到自己的问题。当然这种也应该不会见效,迟到的同学本来对迟到就不那么上心,所以这些情境改变刺激不到他。
最后老师实际采用的方法倒是挺牛的,在教室的最前面放了一座沙发。可想而知,迟到的同学肯定愿意早早的来到教室,因为坐沙发上可以舒适的上课。这种情境的改变是一种类似奖励式的,舒适的改变,可以说对人有利的情境改变,更能刺激人们去做出行为的改变,而带有惩罚性质的情境改变,则会让人形成逆反心理或者产生抱怨。
那么又回到开头的问题,今天有什么样的情境改变影响到了我们的行为呢?我反思了一下,今天在做人才盘点的时候,大部分人都是上台很紧张的开始讲述内容,而有一位演讲者在演讲之前先进行了一场表演。表演的内容是朗读《将进酒》,声情并茂,绘声绘色,还带有一点点表演的动作。她演讲的时间正好是中午人们最困的时候。因为这样一个小小的情境改变,让所有的评审们都产生了兴趣,从精神迟钝转为了精神抖擞,能专注的听她演讲。
那么你呢?思考一下自己,今天,因为什么情境影响了你的行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