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正常的人,不敢说自己是一个完人,自然也就不敢说自己的观点都是真理。反之,就不好说了。我坦承自己的偏见,是为了内省,并无针对性,也请读者不要对号入座。因为我举例子说张三并非专指张三。当然,如果你喜欢局限于表面文章,那你就是既不善待自己也不想包容我了。人无完人,我理解。)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我就不是一个完人。我这样说不是在自诩有自知之明,是我从内心里认为——尽管世界上没有完美的人——尽管有许多人自豪地以为自己是完美圈子里的一员——自己确实不是一个完美的人。因为,我除了每天上满满八个小时班儿,我还在八小时的里外对所见所闻有着许多偏见。
大多数人认为偏见是一个贬义词,尽管有时候极个别人的偏见是正确的,仍不妨碍被定义为贬义词。威·赫兹里特说“没有偏见和习惯的帮助,我甚至无法从房间的这边走到那边”。我好像也有这样的感觉,可惜我没有威·赫兹里特那样有名。静下心来想想,在我们这里就算有他那样的名声也只能默默地活着。一个观点或看法是不是偏见,各个时代各个民族各个国家都有它们的评判标准,甚至根深蒂固亘古不变,在我们这里还有约定俗成和默默跟随的成分。比如我们这里,虽然人人都有偏见,但集体决定了就不是偏见,只有少数人不同的意见才是偏见。还有,我们的领导除了极个别不是完人——已经或即将被处理的——基本都是完人,至少他们自以为是完人,所以普遍地公认,领导是没有偏见的,有偏见的都是被领导的人。被领导的人对应的身份就是民。我就是一个民,首先与完人不沾边儿,其次我常常对所见所闻有自己的看法和观点,而且这些看法和观点又常常异于别人,特别是那些大多数。这样,我一定是一个有偏见的民。虽然在肯定我有偏见这一点上,我的看法应该不算偏见,但因为我是一个有偏见的民,这一点已经无关紧要了。
要对人说清楚我的偏见,就要先从“理论上”说说偏见的概念。
偏见是人们以不正确或不充分的信息为根据而形成的对其他人或群体的片面甚至错误的看法与影响。据“理论上”说它有四个特征:即偏见以有限或错误的信息来源为基础;偏见的认知成份是刻板印象;偏见有过度简化的倾向;偏见含有先入为主的判断。从偏见的概念和特征看,我认为偏见来源于感性的认识,其他特征取决于一个人的情感倾向和是否愿意思考,或许还有点意志力因素。只是现实社会里,情感倾向的善恶往往会因外力的强制大都处在混沌状态。因此,评判同一个看法或观点是否偏见,在我们这里往往就会有两种截然相反的结果:非黑即白非好即坏!最终的评判结果还是要一如既往地遵循尊卑有序或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
我的偏见基本符合“理论上”的四个特征,又因为从不遵从上述原则就铁定是偏见了。之所以题目叫“我的偏见”,也是承认自己的看法和观点是偏见——这样也好避免被人家指责为偏见时白白挨了被动尴尬和难堪又白白送人家便宜,还让不明就里的人不知所踪;再者,因为我从来没有出过国,我这些偏见都是土生土长的,有地域限定,有人非说是“特色”我十分赞同绝不反对!唉!唯恐外国人看了我的偏见会以此对我本人产生偏见。下面我就捡耿耿于怀的一个偏见说说吧。虽然捡我的许多偏见里的一个,我已经是把自己完全置身于极个别的境地了,为了能极小程度地平复规模巨大且戾气横行的网民的愤怒,我事先申明,慎重对号入座。
这个偏见就是:中小学教师大都--肯定也有少数例外--自以为是。
形成偏见的信息是最最重要的,那就如实交代些有限的和错误的信息。一是自孩子——我自己小的时候也是一样的情况,只是没有意识到——上学开始,我发现做家长的都弱智了。表现在学校开家长会的时候,老师们尤其是班主任老师面对一屋子的家长讲话的语气和神态,好像家长很责任的对孩子的样子;说到一些成绩很差的学生时那鄙夷的神情常常令该生家长想求个地缝暂避一下。家长会结束后被一些仍然不甘心的家长簇拥包围着的时候,那平易近人和蔼可亲居高临下——书上看到过描述大人物接见人的样子——的架势令家长——其中不乏三教九流的场面上的人物——自觉地谦卑了。这种场面从小学到中学的十几年里我一直亲眼所见亲身感受,这或许是个戏剧性巧合,但给了我长久的感性认识。二是有个亲戚是小学老师,原来并不认为她自以为是,等我与她的孩子接触后,我十分厌恶起她来,再听到她说什么孩子教育,就一概不屑她的自以为是了。因为身为老师的她居然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了高分低能的人。除了成绩好,孩子在行为举止礼节礼貌甚至卫生习惯等方面都没有一个好的养成。如果一个家长是一个为了生计奔波无法顾及孩子的人尚且可以原谅的话,一个当老师的怎么能认识不到应试教育的弊端?怎么能不注重孩子的家庭教育?怎么能不注重孩子的全面教育呢?甚至生活习惯的养成都没有教给孩子!身为一个小学教师,不能抓住孩子成长的关键阶段,不知道教育的本质和目的,不仅误人子弟而且误了自己的孩子。三是与朋友闲聊提到中小学老师的时候,不只一次不只一人说过同样的一句话:“千万别找中小学老师做老婆,尤其是小学班主任老师”。究其原因,是我们的文化及其环境所致:老师在学生及其家长面前就是上级,是上级就一定高屋建瓴、就绝对居高临下、就必须说一不二、就应该自以为是。朋友说找老婆是找一个过日子的人,上级是我们天天都面对的,干嘛还要弄到家里一个供着?我虽然私下里认为朋友的说法是一个偏见,但我不自以为是。
上面提到我们的生存环境,那么在此环境中的人要想活得滋润,就必须适应此环境。从你离开学校正式踏入社会,你就要学着适应它,为此你要学习课堂上不讲、教科书里没有的一些实用的处世常识,达标后你就会从容地说话不脸红,做什么事都不觉得亏心。委婉含蓄的人会推荐你看《菜根谭》,你要急用速成,人家肯定建议你直接去读《厚黑学》。倘若你还不能自觉自愿地适应服从配合,一定有亲朋挚友谆谆教诲你“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不能改变环境就要适应环境”;实在无济就只好等南墙先生相告了。于是我在此环境中常常生出些偏见。总结这些偏见发现,偏见时时有处处有人人有,往往表现为一个群体对另一个群体,或者准确地说是一个利益圈子对另一个利益圈子。比如,在单位里人力资源部工作的人,一定对在财务部工作的人有偏见;在财务部工作的人,一定对在人力资源部工作的人有偏见。而他们之间的偏见又极其有意思地一致,就是认为对方:在那个部门里工作久了,好人也干瞎了!
我不在上述两个部工作,我对在这俩部门工作的人的偏见与他们针对对方的偏见一样。虽然这不能改变他们都不屑我的偏见,但我还是给我的人力资源部的部长发了这样一条短信:人们在这无聊透顶的游戏里如鞭打的陀螺一样旋转着,在游戏的每一个节点上的人还会乐此不疲自命不凡生出许多的居高临下的存在感和价值感。但是,我们扪心自问:我们真正为人公道正派地做了一个人应该做的,还是唯权是从地当了一回世俗的帮凶?我们真正为了公平正义做了一个人的选择,还是随那鞭的方向极力维持着平衡?在无奈的现实里,我保持着人的站姿,如但丁所言,意志永无屈服!
关于我的偏见就写到这里吧,要是把一些实例详细写下来可能就没有人愿意看下去。我对现实的许多事情有我的看法,在别人看来很正常的事情,我都有些异于别人的看法。
其实,我真实的偏见是:我们能生活在一个没有偏见的社会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