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万物由道衍生而来,但是大道看不见摸不着,犹如一种指导思想,是一切事物的根本。而德则是道的显化和表现形式,也可以理解为行为,它滋养万物,成就万物。故道为本,德为用。
正是因为万物皆生于道,所以万物本就遵循生长收藏的自然规律。真正至高无上的德应该做的就是顺应事物的自然发展规律,不强加干涉,可以助推但绝不是控制和阻挠。
为人师者,可以教授学生学习方法和使用技巧,至于具体如何运用,因每个学生的情况不同,思维模式不一样,同样的问题会有多种不同的解决方案,不能一概而论,如果都按标准答案的模式,要求一道题只能用固定的方法去解决,只会造成发散性思维的扼杀。同样,在教育上,老师教育要做的就是尊重每个孩子的天性,真的只有学习成绩好的孩子才是优秀的孩子吗?如果只按统一的考试标准去评定孩子的好与坏,就会让孩子的其他的特长埋没。每个孩子的天赋不一样,如果教育能够做到发掘他们各自的优势,加以鼓励培养,那这种尊重个体差异的教学方法就是顺应自然规律,遵循大道的至高品德。
为人父母,子女由我们所生,那孩子真的就是归我们所有吗。父母常常会形成一种养育了孩子就要控制孩子的想法,要孩子一切听大人的,还扬言之是为了孩子好。真正开明的父母应该是把孩子放在与自己同等的位置,尊重他的思想,顺应他的习惯,加以引导,而不是用强权去控制孩子。此处献上一首诗:
《你的孩子,其实不是你的》
作者:纪·哈·纪伯伦
你的孩子,其实不是你的孩子
他们是生命对于自身渴望而诞生的孩子
他们藉助你来到这个世界,却非因你而来
他们在你身旁,却並不属于你
你可以给予他们的是你的爱,却不是你的想法
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
你可以庇护的是他们的身体
却不是他们的灵魂
因为他们的灵魂属于明天
属于你做梦也无法达到的明天
你可以拼尽全力
变得像他们一样
却不要让他们变得和你一样
因为生命不会后退
也不在过去停留
你是弓,儿女是从你那里射出的箭
弓箭手望著未来之路上的箭靶
他用尽力气将你拉开,使他的箭射得又快又远
怀著快乐的心情
在弓箭手的手中弯曲吧
因为他爱一路飞翔的箭
也爱无比稳定的弓
所以,真正高尚的品德,要做到“无为”,在与他人相处中,你是否能放下心中的欲望和期待呢?帮助了别人就一定要满世界知晓,或者期待得到回报吗?那这种带着目的的行善就不是真正的德,行善应该是因为心中有爱而为之,不求回报。对待他人也是,做好自己,而不对别人有过多要求,不要忘图去改变别人来顺从自己,也不能因为帮助了别人而对他实施道德绑架,我想这才是最接近道的行为:顺其自然,无为而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