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释义
1.民歌:在民间流行的诗歌(可以歌唱)
2.汉乐府:是西汉的一个官署名称。
秦和西汉初年,曾设立太乐令一职,掌管宗庙音乐。到汉武帝时,在太乐之外,设立乐府,专管宗庙之外的音乐歌舞,规定乐府的职能是:为文人诗赋谱曲、训练乐员、担任演奏之外,还采集民歌以观察风俗。
汉代乐府采集的民歌共有138首,采集的地区遍及全国。但后来大都散失了,今存不过60首左右,主要保存在《乐府诗集》中。采集的民歌中,以东汉居多。其原因是,东汉政局不稳,又实行听风观政地政策。
3.演变
因为这些诗歌是乐府采集的,又可以入乐演唱,所以就把这类诗歌叫做“乐府诗”。乐府也就由官署名,演变成了一种诗体名称。后来,曹操等人的借古乐府写时事的风气之后,很多文人采用乐府旧题写作,这些诗不一定入乐,只是用了乐府旧题,所以也被称为“乐府”。
二、汉乐府民歌的思想内容
第一、民歌,反映的是广大劳苦大众的生活和情绪。
1.真实反映了人民群众的穷苦生活和所受的迫害。如《妇病行》《孤独行》
2.百姓生活的困苦,有时候是来自当时官府借助权势对百姓的鱼肉。如《平陵东》
3.由于贫困破产,大批农民不得不背井离乡,“思乡之情”。如《悲歌》
4.有些寓言诗通过描写动物的曲折遭遇来表达受迫害者的悲愤心情。如《乌生》《枯鱼过河泣》《蜨蝶行》
5.受压迫得过火了,人民大众也会挣扎反抗。如《东门行》
第二、对战争的控诉、反思及其他
1.揭露战争的残酷和穷兵黩武的罪恶。如《战城南》
2.揭露兵投制度的不合理。如《十五从军行》
3.反映士兵战斗情绪低落,厌战。如《东光》
第三、歌唱爱情
这时的乐府诗描写的爱情,已无《诗经》中的那种欢快喜悦之情,更多的是笼罩着一层不幸与不详的悲伤气氛。表现弃妇的思想上情感在汉乐府民歌中也是重要的主题。如《白头吟《《怨歌行》《塘上行《孔雀东南飞》等
第四、对有限生命的热爱,对死亡的恐惧和哀伤
三、艺术成就和影响
1.真实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和劳动人民群众的爱憎,是对诗经开创的写实传统的继承和发扬。
2.叙事诗数量多,艺术性高,标志着我国叙事诗的成熟。
3.形式自由多样,有杂言,并逐渐赵向五言诗。
4.语言质朴浅白,却精练传神,表现力强。
多种多样的艺术表现手法,影响了后世的创作,如杜甫的三史、三别,白居易的讽喻诗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