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乐府内涵的演化
乐府意义纷复繁,三言两语难说全。
远古中古一长串,意韵因时而变迁。
管理乐律有官署,可以上溯秦以前。
训练歌伎宫廷女,祭祀朝会帝王欢。
今存九歌十一篇,娱神入乐舞翩翩。
专人专官规模小,诸侯各国不同观。
汉时规模更宏大,帝王参与众臣攀。
司马相如是推手,还有乐师李延年。
鼎盛武帝到成帝,乐府八百余人员。
级别堪称文化部,忙忙碌碌不得闲。
文人作歌先为主,各地民歌广收揽。
祭祀先祖郊庙歌,宴饮娱乐情趣添。
此类歌诗承颂雅,庄重舒缓舞翩跹。
开明帝王省国事,广采民风眼界宽。
缘事而发感哀乐,知其薄厚省与参。
风土民情作野味,略尝荼苦辨甘甜。
歌诗在于可唱和,综合艺术不废偏。
魏晋歌诗少伴舞,南北六朝歌以言。
沿用旧题作新诗,乐府与乐已无关。
继而唐代弃旧题,取其情事作佳篇。
笼统称为新乐府,空有其名不忌嫌。
最为典型白居易,行、吟、歌、曲诗题边。
宋元以后词与曲,又贴乐府之标签。
溯源归本在于唱,文学音乐密绵绵。
《乐府诗集》五千首,集者宋人郭茂倩。
划分乐府十二类,历时长久含概全。
不光针对汉乐府,六朝南北与中原。
类属汉朝哪几类,今查资料不得观。
我有余憾待圣哲,十二类别注释全。
二、乐府内容与技巧
两汉民歌与俗曲,一百三十又八篇。
收入《乐府诗集》时,仅存四十甚可怜。
郊庙歌辞今存少,祭祀而歌雅、典、艳。
鼓吹曲辞箫铙歌,北狄乐曲到中原。
歌词后来才补写,内容庞杂属民间。
相和歌辞是精华,“街陌谣讴”广收揽。
杂曲歌辞乐难晓,不知归属放一栏。
现实主义作品多,浪漫主义亦可观。
描写人民艰辛苦,揭示社会之黑暗。
贫富悬殊悲与乐,展示天堂与人间。
《东门》《妇病》《孤儿》行,呻吟呼号悲愤酸。
再读《鸡鸣》《相逢行》,《长安有狭斜行》篇。
展示荣华富豪贵,白玉为堂金门槛。
鸳鸯成行鹤噰噰,小妇铮铮调琴弦。
不言阶级之对立,潜藏隐患伏不安。
唯有《鸡鸣》含警告,触犯刑律要坐监。
两性描写颇大胆,《上邪》女子发誓言。
更有老女不得嫁,愤激踏地而呼天。
爱得真挚恨也透,火山爆发卷云烟。
且读铙歌《有所思》,女子准备玳瑁簪。
得知男子心肠变,“拉杂摧烧”灰扬完。
从今已往勿复思,斩钉截铁无挂牵。
长诗《孔雀东南飞》,乐府顶峰难追攀。
反抗封建之婚配,情男情女意志坚。
庭树清池双双死,控诉汉末非人间。
有其悲剧有喜剧,如饮美酒展笑颜。
《陌上桑》与《羽林郎》,少女机智斗色官。
罗敷夸夫越尽兴,使君越听越赧颜。
兵役《十五从军征》,直到八十把家还。
六十五年人与事,且看冢累与荒园。
凄惨荒凉视角广,催人泪下《战城南》。
死者坦然越豪壮,读者吟诵越悲酸。
谁人不恋能长生,谁人不恶地下眠。
再读《薤露》《蒿里》歌,聚魂敛魄无愚贤。
面对死亡无可奈,丧歌呜呜哭灵前。
脱离苦海到天国,杂曲歌辞《艳歌》欢。
幻想云霄仙乡好,北极南斗光闪闪。
天公河伯喜迎客,青龙白虎乐悠闲。
嫦娥为我而织锦,清风送爽露珠甜。
《长歌》《董歌》两首诗,亦是天国寿可延。
《练时日》与《华烨烨》,避开人间写上天。
《上陵》仙人来自水,想象神奇不一般。
青丝为笮黄金结,木兰为棹桂为船。
超凡脱俗不染尘,和乐只在幻想间。
由此说来看乐府,先秦文化广承传。
现实继承风雅颂,浪漫《庄》《骚》在里边。
故事完整脉络清,人物形象更可观。
塑造典型这一个,综合特殊到一般。
语言浅近不晦涩,叙述描写两相兼。
环境描摹亦如画,三言两语在眼前。
句可长短不拘谨,多是杂言与五言。
杂言五言各成体,乐府诗歌是泉源。
诗歌史上众星灿,乐府好比月亮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