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几个月前,一桩离奇的杀人案引爆了大众的视线。
一对新婚不久的年轻夫妻相约旅游,但由于没能做足准备,使得一路上波折不断。
先是预先挑选好的酒店满房,两人不得不临时另选了其他酒店。隔日回程时,又没能买到高铁票,只好买了普通列车票返程。
一趟不完美的旅程,让两人之间的矛盾不可避免地爆发了。
回家之后,因为旅途的不愉快,两人再次开始争执。
而在争执过程中,丈夫朱晓东为了让妻子闭嘴,双手掐上了她的脖子。
仅过了几分钟,妻子杨俪萍便失去呼吸,停止挣扎,鲜活年轻的生命就这样断送到了自己枕边人的手中。
最令人惊奇的是,在发现妻子死亡之后,朱晓东的表现十分淡定。
朱晓东镇静地抽出家里的床单,裹住了妻子的尸体,并将尸体放进了阳台上的冰柜里。
在这之后,朱晓东拿起妻子的手机,用妻子的微信账号继续和亲戚朋友交谈,营造出妻子尚处于正常生活中的假象。
他毫无波澜地与岳父岳母交谈,还答应着要为岳父庆祝六十大寿。甚至还拿着妻子的财产和信用卡挥霍无度,旅游约炮,游戏人间。
而直至案发百余天之时,在朱晓东的伪装下,竟没有一个人发觉真相。
百余天后,朱晓东终于投案自首。与此同时,这桩令人发指的案件也惊呆了世人。
一个亲手弑妻的男人,竟能装作若无其事如此之久,毫无悔过之意。
他毒辣的手法和泯灭的良知,再一次挑战了公众的忍耐底线。
直至2018年8月,痛失爱女近两年的杨父杨母才得到了一个公正的宣判:朱晓东以故意杀人罪被判处死刑,并剥夺政治权力终身。
这个宣判,不仅是社会对杨俪萍在天之灵的交代,更是对杨父杨母的慰藉。
他们终于等到了一个公正的判决,终于可以为自己心爱的女儿讨回一个公道。
而这时,朱晓东的母亲出现了。
她向媒体痛诉儿子的痛苦。在她眼里,儿子朱晓东胆小谨慎、听话乖巧。
而愤然弑妻,在朱母看来只是气头上的失手过错。
她对媒体说:“最痛苦的难道不是儿子吗?他失去了自己最亲爱的妻子啊!”
可从事发至今,朱母从未有过一个表示歉意之词。
判决结果公布当日,朱晓东和母亲当即提起了上诉。
至此,在他们或真或假,或多或少的悔意之下,我们好像明白了些什么。
朱晓东恐怖冰冷的性格下,难道不应该归咎于其母的畸形教育吗?
有多少恶人的背后,隐藏着一个个毫无原则的“熊家长”。
02
就在一个月前,还有这样一起类似事件。
在上海迪士尼乐园,一个八岁的男孩伸手摸了对面走来女生的臀部。
女生发现后,当即叫住了男孩和他的母亲并上前理论。
没想到这位母亲一听到对自己儿子不利的消息,不分是非黑白,便对女孩进行了一顿暴揍。
打人的同时,还不停口出狂言:
“碰到了就碰到了,长这个X样,还摸你屁股!”
“你没被人摸过吗?”
而这时,引发事端的男孩站在母亲身旁,一言不发。
男孩母亲却与同伴一起轮番对女孩儿进行攻击,骂到兴起处,还用手里的物品砸向女生。
而争执的全程,那位母亲不时紧紧抱着可能受到惊吓的儿子,完全没有就当时情况对儿子进行一字一句的询问。
这位母亲狂暴的行为仿佛在和儿子说:
“儿子,全天下的姑娘随你摸!
敢有反抗的,妈妈一定会无条件保护你!”
现场的视频一经发出,这位母亲立刻被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家。
几乎一致的口径,都在指责这位蛮不讲理的母亲。
最终,在警察的调节下,女孩获赔1000元,并达成了谅解。
我们不知道的是,这1000元是否能抹去女孩内心的恐惧与伤痕。
更不知道,世上千千万万的女孩还敢不敢在大庭广众之下维护自己的权益甚至身体。
03
几年前,已经结婚的台湾歌手陶喆被媒体拍到婚内出轨。
事发不久,陶喆立即召开了新闻发布会,更是制作了整套的PPT,还原了自己出轨的全过程。
在发表声明的过程中,他不断提到女方言语轻浮,行为不检造成了这次不忠。
更是暗示女方对自己有勾引行为,将自己的过错一笔带过。
随后,这些话语被女方一一反驳。
陶喆既不忠于婚姻又毫无担当的形象深深烙刻在了观众的心中。
虽然事件发生之后,陶喆妻子立刻表示了谅解和支持,营造出了和睦的家庭形象。
但大众似乎并不买账,陶喆十分刻意的声明和道歉,仍成为了流传一时的笑谈。
事件慢慢平息之后,陶喆母亲却接受了采访。
谈到关于儿子出轨的消息,她却表现得愤怒不已。
陶母说,儿子不过是犯了正常男人都会有的错误,年轻人谁不会做错事呢。
随后,陶母更是将一盆脏水毫不留情地泼向了女生。
“公道自在人心,一定是大陆的女生太坏了,勾引我儿子之后还设计陷害我儿子,图名图利。”
一番话,维护了她心目中天真单纯的儿子,却攻击了无数大陆女生。
母亲护犊乃人之常情,可不分黑白的维护,真的有用吗?
04
古语说:爱子与杀子。
这话放到现在,一点都不假。
一个个熊孩子甚至巨婴被人们蔑视和淘汰,暴露着溺子的丑陋真相。
对于这些母亲来说,孩子永远是他们眼中纯洁无暇的天使,他们的一切过错似乎都可以得到解释和获得原谅。
可这样的行为,对孩子来说是真正的保护吗?
难道为母者,可以保护孩子一生一世,一刻不停地铲除障碍吗?
对孩子的保护,应该是从小教育而成的善良正直的人格,不应该是毫无原则的袒护。
世界并不会给予谁更多的宽容和保护。
而那些温室里的娇弱花草,也终有一天需要独自面对世界。
到那一天,太多的保护只能让他们深感累赘,甚至失去面对的能力,最终成为被淘汰的渣滓。
当一个母亲真正为孩子着想时,应该教会他正义和修养。
身为母亲野蛮无理的处事态度,只能教会孩子无尽的放肆,最终成为荼毒孩子的牵绊。
明是非,辨黑白,应该是教育下一代为人的第一课。
让他能够以最端正的姿态,学习面对这个世界。
网友评论
可这里有个问题,一般来说杀人犯如果没有预谋,只是过激杀人,而且还有自首情节,按照以往案例都是叛无期徒刑的,少有死刑。
现在自首的罪犯判了死刑,那以后谁还敢自首?